随想杂记
张 军

一只喜鹊优雅地掠过庭院,翩然落在梧桐树的鸟巢上。十余年来这桐树越发挺拨,枝杈上鸟巢亦随之膨大,想是喜鹊将此处当作一生安身立命之所,年年添丁进囗抚育幼雏,原先简陋巢儿已难以容纳,故而季季年年衔枝含叶,把这巢儿建造的颇为宽大,让一家老小住得舒适一些,与人类装修自己住宅的想法一般无二。倘在冬日,枝头上叶子落尽,那一个细枝枯叶垒就的巢穴,倒成了高高树枝上必不可少的点缀和风景,要不然,光秃秃地斜横着几多树杈,又有什么可看呢?
这时突然产生了一个可笑亦可怕的想法,亏得这些大自然的鸟兽们未曾向更高一级进化,若按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相传,一个个成精为怪,进化到超人的那一类物种,那这个天下岂非要大乱。现如今这些资源已不能满足人类愈来愈扩张的无限欲望,再有这么一股势力加入进来,争夺地球上为数不多日益枯竭的自然资源,那么会是一个什么局面呢?孰胜孰负怕谁也不敢确定。庆幸的是,它们这些鸟兽们目前还比较满足于现实状况,尚未萌发起来造反的迹象。如此一想,心也就放了下来。
如今世界人口日益增加,如今人类也不比从前,追求一种所谓高品质生活,换句老百姓能听懂的话,就是日子好了还想再好,这本来无可厚非,不断追求才能促进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是件好事。但事情总要辩证地来看,如果欲壑难填永无止境,那么有可能转化为一种灾难,毕竟资源有限嘛,不可能满足所有人想要达到的理想目标。住了平房向往楼房,住上楼房盼望别墅,骑车的羡慕开车的,开车的嫉妒坐豪车的,原来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难以满足的,况且人本性就有一种争强好胜攀比嫉妒的心理。于是滚滚红尘世上,便有许多不如意的人,整天望而生叹,偏生出多少愁来,直教人心神不宁快活不得,于是也便生出了无数是是非非的闲话,涵养好的放在心里挤成疙瘩喟然不语,素质低的牢骚满天,怨天怨地怨父母怨社会不公平,一直怪到十八辈祖宗身上。
人生贵在适意尔,这句话出自《世说新语.识鉴》第十则:张季鹰辟齐王东曹
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在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
这个故事很有意思,说的是张翰不为名利所羁绊,因在秋天里思念家乡的美味,而断然辞官返回南方,成语莼鲈之思即来自于这个典故。我们知道,魏晋名士追求一种自在自由的精神状态,旷达风流,率直任诞,多有狂放不羁之举。这位张季鹰为人纵放不拘,而且才名远播,颇有阮籍风度,被人称之为“江东步兵”。偶有一日在吴中阊门闻舟中琴音,遂登船与会稽人贺循相识并一见如故,两个人均是名门之后,相见恨晚交谈甚欢不忍分别,张问贺去往何方,贺循答往洛阳。张翰言称自己亦有事前往洛阳,也不与家里人打个招呼,便义无反顾随着贺循走了。后来成了齐王司马囧手下一名官员,忽一日见秋风乍起,顿起思乡之情,又毅然决然地辞官回家了,曾作一首《思吴江歌》流传下来: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鱼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得兮仰天悲。
现在看起来这是一个笑话,一个人怎么能没有一点责任心呢?任性而为说走就走,这样的人有什么好呢?以我们现在的眼光评判,张季鹰十足一个特立独行的公子哥,胡闹嘛,想到什么做什么,全然不顾及别人的看法,但是,魏晋风度就是宣扬这么一种追求自我的精神。 诚然,我们不能效仿张季鹰一派做法,但是那句贵在适意尔,却极具现实意义,值得今人好好探讨一番。

什么是贵在适宜呢?也就是符合内心所想的即是最好的,那么什么是最好的事情呢,每个人标准不一答案自不相同。这个问题几十年来我也反复思考,想来想去到如今也没个明确答案,就这样混混沌沌过了大半生。以我散淡的性子,原本适合过一种散漫的生活,细细岁月里慢慢喝着一杯清香的茶,闲来翻翻书写写字,看看落日望望明月,多么无拘无束浪漫惬意的日子。可是现实的无奈生活的窘迫,却让我不得不硬起头皮,做一份最不擅长的工作,整天价东跑西颠,与不同的人说相似的话,枯燥乏味又头疼。有时候真羡慕生活在魏晋时期的名士们,“恨未生在六朝间,愿为名士门下犬”,说到这儿有人别有意味地笑了,怎么就甘作人家门下犬呢?犬者狗也,难不成做名土们的走狗吗?其实这不是我的首创,历史上早有典故,君不闻清代袁枚在其著《随园诗话》中有记,郑板桥仰幕明代徐渭,尝刻一印云“徐青籐门下走狗郑燮”;还有赫赫有名的抗倭名将戚继光,在写给首辅张居正的信中,更是自称“门下走狗小的戚某”,看来做名人门下犬,也是一件较为荣光的事,况我本来属狗,无非回到本真而已。
话又扯得远了,再回到主题。从我的角度出发,我最适宜最向往的生活还是要回到几十年前的乡下。一方院落里几间土坯房,窗前大槐树上月影婆挲。村外田野上阡陌纵横,穿着母亲细密针线衲就的千层底布鞋,踩在软扑扑的黄土地上,一股子地气渗透鞋底直抵足部,又贯穿经脉四通八达到每一个毛孔,于是会感觉到一种旁人难以体味的舒畅。在这个季节里会有簌簌的秋雨飘着,软绵绵粘稠稠如一张庞大蛛网包罗下天地万物,紧一阵细一阵滴滴嗒嗒作响。一双眼睛被这雨丝粘住,再也无法挪开,一颗心儿让雨浸润的酥酥软软,整个人沉了进去,这便是所谓唤做“乡情”或“乡愁”的情愫吧。走进无边无际的雨中,深一脚浅一脚踩在泥泞路上,“扑哧扑哧”走路声与细雨微风合成一曲天籁之音,多么美妙多么动人的乐章啊,倘若还不尽兴,不妨高声吟诵苏东坡的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不披蓑衣不戴斗笠,任微凉的雨打湿单薄衣衫,在斜风细雨中徐徐而行,但这份豪气,已然不输与苏子瞻,可惜自己才浅,写不出如他那样豪迈的词章。
成家之后,由村里搬到镇上,又由乡镇移居县城,从平房到楼房,从自行车摩托车又开上汽车,生活可谓是翻天覆地大变化,可为什么我竟然没有幸福感呢,反而是更加地焦虑,原因何在?在比较间产生了落差,整天仰望那些高端成功人氏,能不感到落魄潦倒?
每天散步的园子里,有一大片林子,林子中野花野草任性的生长。这个时候一场雨后,枯枝落叶渐趋腐败,花草的气味,落叶的气味与潮湿泥土的气味,混合成一股无法用文字形容的味道,打小在城里长大的人,直捂了鼻子喊臭不可闻,而我却兴奋起来,那是一种熟悉的泥土芳香,不错,就是这种味道,芳香袭人,让我顿时振作起来。沉浸在这种浓郁气味里,眼前便会浮现出一个情景:细雨编织的珠帘一层层一重重,帘子里面是故乡的老屋,帘子外头是一个无依无靠的我,想去揭开那薄薄的雨幕,回到帘子里面的故园,重新走一走那条泥泞的小路,但眼见得那珠帘越织越密,越织越厚,我与故乡的距离隔的越来越远,怅然间明白,永远回不到过去的那个时代了。
回不去便留作记忆。安安稳稳有条有理过好目前的日子,不必顾目流盼,不必羡慕别人,不必攀来比去,“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如此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