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芹
我的家乡新村位于太平镇和得胜镇交界处,是非常清新别致的旅游风景村。黝黑的柏油路像一条黑色的玉带,把七个小村落紧紧连在一起,又像是一轴淡雅的水彩画慢慢被铺开。满怀着赤子深情将这轴画悬挂在我心灵的版图上,无论走到哪里,一根长长的线总牵住我的脚步,让我一步一回头地张望。

家乡的清晨是一曲交响乐,鸡鸭鹅狗的叫声穿宅过院不绝于耳,它们是最按不住寂静的,此起彼伏的喧嚣声给小院增添了勃勃生机。孩子们打打闹闹,在墙角边等着校车,这些农村孩子们不再像我们当年那样,在坑洼的田埂上顶风冒雪,艰难跋涉在上学的路上。摩托车,三轮,小汽车的马达声响成一片,出外上工的人们早早地吃过饭赶往去工地的路上……

村子里的男劳力起早贪黑,不辞劳苦,为了一家人的衣食住行奔波忙碌。他们大多数都去了建筑队,有一技之长的人干起了瓦匠,木工和装潢,虽然辛苦,却能得到丰厚的报酬。而那些没有手艺的人们就干些力气活儿,但是凭着吃苦耐劳的劲儿,也把日子过的红红火火;女人们则在家里扣起了大棚,种植蔬菜和水果,有的在周边棚菜户那里打短工,也有的骑着电动车到镇上的餐饮店去当服务员。她们一面干着家务活儿,一面餐风露宿地在外面闯荡着,打理着自己的生活!

现如今,村子里基本家家都安上了天然气,人们再不用抱柴禾、烧火、扒灰,弄得满屋、满身的灰土。水缸里是被过滤以后的水,清澈,甘甜,直接就能饮用。屋子里头有卫生间、热水器,可以随时冲凉、洗浴。到了冬天,有壁挂炉供暖,天然气做能源,实行家家通。
房屋改造工程实施以来,每户补助了一部分建房款,人们拆掉了低矮潮湿的危房,盖起了一座座崭新的房舍,清一色的瓷砖墙面,显得整洁,素雅,当阳光直射过来,白色的砖体灿灿生辉。屋里宽敞明亮,窗明几净,厨房里的设施一应俱全,农村人也像城里人一样,过上了舒适安逸的好日子。
村子前面建起了风景长廊,一排排一条条,直通稻田深处,闻名而来的游客开着车子从四面八方赶过来,观赏着净水池中盛开的荷花和一望无际的正在吐穗扬花的水稻,看着肥硕的螃蟹在田地里穿梭往返,碧绿的田野就会飘荡起一片欢快的笑声。

我的家乡,这个美丽小村庄的每个人,都在努力地描绘着多彩的蓝图、努力地雕琢着美好的未来。
▎作者:王桂芹

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传记文学协会会员,盘锦市作家协会会员,盘锦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盘锦市诗词协会会员。作品曾发表在《长江诗歌》《辽宁个体私营经济》《盘锦日报》《辽河晚报》《几江诗刊》《红海滩》《中乡美》《中乡美文化》《齐鲁文学》等各种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