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首页 \
文化 \ 《国际七十周年放歌》作者/杜华/924.12
《国际七十周年放歌》作者/杜华/924.12
精华热点
国庆七十周年放歌
杜华(内蒙古包头)
第二章
(一)
踏着夜雨新霁的晨露,
我漫步在公园的湖岸。
清风吹皺荷塘的倒影,
阳光筛满落叶的甬砖。
一辆辆豪车川流不息,
一幢幢高楼直插云天;
健妇在广场如蝶旋舞,
情侣在湖心悠闲荡船。
祖国啊,
今天是你七十岁的华诞,
秋色里阳光无比地灿烂,
如云的鲜花
把你装扮得如此娇艳。
同龄的我,
已经白发苍颜,
而你却依然
生机勃发,
正当芳年。
七十年的岁月,
七十年的奋斗,
七十年的艰难。
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你一步一步走过来,
每一个脚印都记载着,
下一步胜利的起点。
(二)
五星红旗升起来,
宣告中华民族结束了苦难;
中国人民从此坐上了江山,
九江八河欢呼歌唱,
千山万岭浩气昂然。
三年,仅仅三年,
割除了千载恶习的遗疾,
治愈了百年战争的疮瘢。
扫除了毒害,
剿灭了匪患,
打击了特反,
关闭了妓院,
国民经济迅猛发展,
社会秩序迅速好转,
人民生活大为改善,
享受着路无拾遗夜不闭户的平安,
而这一切,
仿佛发生在一夜之间,
一夜之间,
已是地覆天翻。
看东方的太阳,
从来没有那么明亮,
那么光鲜。
不到五年的一化三改,
从新民主主义的胜利风帆,
一举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舫船。
集体化的道路宽阔平坦,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得到充分体现,
人们似乎已经看到,
久已渴望的共产主义,
正在不远处挥手招唤。
(三)
这是中华民族的盛典,
是帝国主义
和一切敌视中国人民的
反动派的梦魇。
他们勾结在一起,
政治上抵毁攻讦,
军事上威胁发难,
经济上遏制制裁,
外交上孤立阻断,
科技上封锁刁难,
文化上造谣诋谩,
还派遣特务收买内奸,
猖狂进行破坏捣乱,
妄图把新生的人民政权,
扼杀在襁褓、摇篮。
黄河咆哮着豪迈,
长江翻滚着强悍,
在那火红的年代里,
六万万各族人民,
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在毛主席和共产党领导下,
以无比的豪情,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攻坚克难。
忘我地奋斗在各条战线,
谱写出惊世骇俗的诗篇,
创造出难以尽数的非凡!
大庆油井虎口般的泵头,
喷射出黑色的血液,
包钢炉膛涌出的铁流,
凝结成赤诚的骨干。
我国首台万吨水压机,
举世瞩目,
世界首例人工合成胰岛素,
举世惊叹,
全球首次籼型杂交水稻研究成功,
举世欢呼,
我国首台百万次IC电脑研制成功
举世称赞!
原子弹、氢弹、核导弹,
打破了敌人的讹诈和垄断;
鱼雷艇、导弹艇、核潜艇,
护卫着家园的领海和深蓝。
战鹰呼啸着刺破云霄,
炮车奔驰着卷起尘烟,
人造卫星遨游太空,
中国人开始了真正的航天。
武汉、南京大桥,
如两道彩虹,
飞架在长江两岸,
连通了万里天堑。
宝成、成渝铁路,
似两条长龙,
穿行在巴山蜀川,
化消了难于上青天的剑门险关。
青藏、川藏、滇藏、新藏公路,
像圣洁的四色哈达,
萦挂在神圣的雪域高原,
为了它,万千年轻的英魂,
化为国道旁不败的雪莲。
人造天河红旗渠,
创造了世界奇观;
虎头山下大寨人,
树立了时代样板。
全国农村轰轰烈烈的改造河山运动,
使农村面貌一年一重天。
黄河不再肆虐,
淮河不再为患,
海河变害为利,
运河改变容颜。
五万八千座水库,
是前辈人留给后代的思念;
数不清的大井小井、机井电井,
曾经浇灌了多少希望的田园!
听吧,那美丽的田园,
抽水机伴着莺呢燕喃,
还有朴素大方的
大姑娘小媳妇的浪笑俚言;
看吧,那热闹的山村,
戏台上的庙戏演得正酣,
场院里的老翁老媪,
乐呵呵张着嘴的笑脸。
还有赤脚医生骑着自行车,
走家串户地忙碌不得消闲,
还有乡村教师守着煤油灯,
为学生批改作业熬红双眼。
(四)
我们曾经戴着红领巾,
在湖水中幸福地划着小船;
也曾像小猴子那样,
沐浴在阳光里荡起秋千。
我们曾经坐在课堂里,
让知识的营养把干涸的心灵浇灌,
也曾像纷飞的蝴蝶一样,
在春天的原野上追逐疯玩。
羊羔跪在妈妈身下,
吮乳的样子那样可爱安闲;
蒙古包前的牧场上,
驼儿在咀嚼马儿在撒欢,
牛儿在啃草羊儿在羝玩,
婴儿在年轻漂亮的母亲怀里,
安怡地望着白云蓝天。
可是我们并没有忘记远去的硝烟,
连野草也都知道,
敌对者的虎视眈眈。
我们也知道,
我们的祖国已建起一道新的长城,
人民子弟兵保卫着人民的绝对安全。
曾记得,
上甘岭上空前绝后的鏖战,
板门店里不可一世的美国佬,
莫名其妙战败认输的嘴脸;
曾记得,
珍宝岛上自卫反击的果敢,
中苏边界穷凶恶极的新沙皇,
丢盔弃甲狼狈逃窜的败乱;
曾记得,
中印边界收复失地,
将入侵之敌全歼;
曾记得,
西沙群岛驱逐敌舰,
将被窃岛屿收还。
犹记得,
溃逃台湾者,
发出返攻大陆的嘶喊,
几次海战,
和赠向金门的炮弹,
就使他们口啽牙眠。
犹记得,
他们的美制P2V侦察机,
一架架被打得稀烂,
他们的美制U-2残骸,
陈列在北京玉渊潭畔的
军事博物馆供游人观瞻。
(五)
为了建设美好家园,
为了民族的振兴发展,
人民曾勒紧过裤腰带,
连领袖都把伙食标准消减。
可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民
从未有过丝毫怨言,
他们不思任何索取,
他们日夜想着的,
就是怎样为国家作出贡献。
年轻的朋友啊,
你可知道,
你们的前辈,
在共和国成立后的三十年,
曾经经历了怎样的艰难?
怎样在一张白纸上,
画上了辉煌灿烂?
怎样把旧社会留给他们的烂摊子,
整治得亮丽光鲜?
你可知道当乔冠华在联合国仰天大笑时,
我们是怎样地激动自豪彻夜难眠?
当然,那时和现在相比如同霄壤,
可是,不经历三九严寒,
哪有温暖的春天?
审稿:侯晓峰
编辑:微风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