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云 山 竹 韵
文/张秋明
初夏的阳光,明媚但还不算太灼热。今天,我见天气晴好,便独自一人去爬白云山。从外贸学院的南门进去,大约不到一百米,便有一石牌坊矗立在那,牌坊上赫然雕刻着几首咏竹的诗,全然是大家名流所作。有清.郑板桥的《竹石》,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唐.刘禹锡《庭竹》。写得都十分贴切,不过,我觉得苏轼的那篇最形象: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看,这诗多么地通俗、形象,竹之高雅似君子,宁可食无肉,也须居有竹。难怪西晋竹林七贤,宁可老死林泉之下,也不愿入朝为官,且以竹林七贤自诩之。

其实,爱竹并非就是文人隐士独有的情结,一般人也会有此雅兴,我自小就十分爱竹。记得小时候读书时,学校背后的雷公石山的山背后就有一大片毛竹林。课余之后我便去那山谷大片的毛竹林中游玩,那青翠的毛竹林,常常给我以特清新的感觉。尤其到了春季,那满竹林的草丛中、灌木丛中、荆刺丛中,到处都有时而冒出的褐色尖尖且粗壮的毛竹笋。这毛竹笋长得特别快,偶有一两天你若不去看,似乎它就窜上了天,尤其是一场春雨后。那时的我,没读过有关科普之类的书,并不能解释竹笋的这一成长特点。有的只是一种好奇,大家都一样,无人可以告诉你答案。
看完云山竹韵石碑上的几首咏竹诗,小时候常踏竹林而游玩的情景,不期然地便回到了我的记忆中,且记忆清晰如眼前。
不过,我实实在在算不上高雅之人,但遇竹林,尤其是大片的竹海之林,我更加有一种深深的爱之情结。即是竹韵之处,当然会引起我之好奇心。信步前行,在离牌坊不远处,立有一引路之石碑,指明前方就是竹韵路。这漫山遍野的细长细长的竹子就是南方人的白眉竹,有的也称之为青皮竹,成年竹子直径只有一寸多,最粗的大概也只有两寸的样子,但高度大体能与毛竹相比,其习性是族生,一族族、一丛丛墨绿而修长,据说这可是南方人编箩筐、搭凉棚的好材料。白云山这竹韵之处,竹之茂密且似无穷尽。我自问自答地喃喃自语,那竹林深深处还是什么?我想大概也是这一族族一丛丛翠长的白眉修竹吧!
这的确是个赏竹的幽静去处,虽是夏天,但微风吹进竹林,加之竹之青翠葱茏,人们便有一种享受晚春那凉凉爽爽的感觉。我在心里暗叹着。这密实大片而深邃的的竹林,实在是一种神而静谧的境地。我想那些文人墨客,隐士贤人对竹子、竹林、竹海有一种特别的情结,应该不仅仅是欣赏竹子淑女般的美丽倩影,更重要的该是那空谷幽兰般的寂静与于世无争的环境所然。还有那闹与静的相互交融,宣泄出另类静美的新境界。

当我正沉迷于这静与美的享受时,不远处却传来了”咕咕~咕,咕咕~咕”的布谷鸟的鸣叫声。这叫声,自小在农村常常听到,只是后来在喧闹的大都市里待久了,突然间听到,倒确实是把自己硬生生地拽回到了青少年时代。沉思中,耳膜里又有了一种别样的“以吱呀,以吱呀”的间歇又时而不断的鸣叫声,这声音一起,整个竹林又热闹非凡起来,可骤然一停,便又感觉空前的寂静。我在布谷鸟、知了不断交替的鸣叫声中缓步而行,突然“咣咣咣、拱弓拱,咣咣咣、拱弓拱”的青蛙、泥蛙、牛蛙的耐不住初夏一点炎热的吼声又不断传入我的耳鼓。我抬头往前一看,原来这竹林深处的路边还有一口不太大的池塘。这池塘倒也小有美景,塘边缀着几朵不知名的粉红色的花儿,池塘里也稀稀散散长着野莲,散乱飘着几朵野莲花儿,倒也能把野地池塘装点一二。夏的到来,蛙们的吼声却给寂静的池塘和竹林山野平添了几分生机。
翠绿无边与深邃的竹林中,这时而的布谷鸟的歌声,时而知了的鸣叫声,时而塘边洞儿中蛙们的喊叫声,时而它们又不约而同的合唱声传来,你能说你不在享受大自然中的最高级的交响乐团在给你演奏着天籁之音吗?你能说你不是在享受着那仙山琼阁最美最让人飘飘欲仙的馈赠吗?!
突然,一只不知趣的鸟儿,从竹林上空“唧~”的一声划空而过,猛然把我从陶醉美的享受中唤回游人如鲫的竹林山谷中。
我在感叹,苏子的诗词未必是专为此白云山的竹韵而作,但应该是类似于此情境才会有这“无竹令人俗”的慨叹罢;这时我才真正理解了古代许多隐士贤达们宁与林泉山竹为伴的原因所在了。既然竹林之美,竹林之喧闹而又不失更加幽静,也愈加显得这竹韵之不俗,那又何必去与那污浊的社会沆瀣一气呢!不过,我等有幸生于这清明之盛世,倒大可不必去当隐士。虽为俗人,亦可以暂别喧嚣的红尘俗世,去享受一下这竹林之雅,亦不妨听听这虫鸟林泉等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一种天然的享受与乐趣。我想这大概应该就是陶渊明《饮酒》诗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看,这诗写得多好,朋友,若有闲暇,您不妨也去实地体验一下这詩一般美的境界与生活吧!

作者简介:
张秋明,笔名秋实,江西省乐平市人。广东省社会科学大学毕业,人民大学人事研修专业结业。1969年底参军,后转业到广州市某国有大型企业工作。长期从事政工与行政管理工作,曾任政治部副主任、处长、党委书记等职。撰写过多篇政论文并发表于国家和省部级刊物,其万字代表作《企业干部聘任制现状分析与对策初探》一文曾被人民大学评为优秀论文,并由三家国家级刊物先后全文刊登,被人民日报出版社《中国改革发展理论与实践》一书全文收录。
近年开始散文写作,以文笔流畅、文字清新、情感丰富而得到读者喜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