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洋故居话秋思
张 军
没有来由,甚至有些蛮横无理,也从未征求过人们意见,秋日便这样一天天挤进了我们的生活。风吹凉了早晚的天气,一曲蝉的交响乐亦渐行渐远,声渐不闻音见稀,再度相逢须来岁。此刻午后,站在两棵老槐树下,莫名地怀念起夏日里聒噪的蝉歌,当时曾经多么憎恶这扰人清梦的声音,而今却又无限的留恋努力的回忆,其实我知道,真正令我怀想的,是过去再也无法返回的时光。
一只虫儿弓耸起身子,树荫下一蹦一跳,是一只毛毛虫还是小蚱蜢呢?走近去看,一片早落的槐叶借着微风,一步一步跳跃向老树根部,那里将是它最终的归宿地。这片落寞的陈叶,犹还保持着枝头舞动的姿态,把自己扮成一条活生生虫儿,顽强跳着生命中最后的舞步,这孤独的无奈的却是最为动人的舞姿,一年一度在相同的季节里重复上演。若再过一段日子,经一场秋雨几番霜染,瑟瑟秋风中落叶飘飘纷纷,那将是一场盛况空前的群舞,千百年来年复一年的舞蹈,曾引起了多少文人的秋愁秋思。
“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自波。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抬头望向“一代正宗”四个闪闪光耀的鎏金大字,还是不由自主念出了此门主人的诗作。秋日午后正在他故居门前,吟别人的句子似也不妥,渔洋先生的诗名,在历史上可是赫赫有名小觑不得,要知道,这位出身望族少年得志的才子,可是清初文化界的翘楚人物,其著名的诗论”神韵说”流传甚广影响深远,时人谓为“一代诗宗”,更是借才名成了康熙帝的词臣,最终官居刑部尚书,继承并光耀了其王氏门楣,后来清高宗乾隆皇帝更推祟其为“一代正宗”,此匾之字应出于此。

几个院子走马观花浏览下来,一些实物更加印证了历史上记载。这些原在心中有个大致轮廓,今日里在老先生故居一游,原先一个模模糊糊印象,此际变得愈发清晰,愈发明朗,这就使得此行有了一些意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老夫子诗句当成为天下求学问之人的一句座右铭。
清顺治丁酉年,也是这么一个秋日,应该比这个时节晚些,济南府大明湖上碧波荡漾,一湖秋水佛山倒映垂柳飘拂,日头也如今天一般明媚,一众名士齐聚于此赏景饮宴,这其中便有一位翩翩公子,见此季此景,不由怀古感伤,作《秋柳》四首,一时和者众多。且看此公当年有记:”顺冶丁酉秋,予客济南,时正秋赋,诸名士云集明湖。一日会饮水面亭,亭下杨柳十余株,披拂水际,绰约近人,叶始微黄,乍染秋色,若有摇落之态。予怅然有感,赋诗四章,一时和者数十人”。写柳而通篇不着一个柳字,神韵自隐在诗句之中,实乃清代诗坛佳作,更承其神韵之言说。世人皆推首篇为最佳,然而我却最为欣赏其中第三首“东风作絮糁春衣,太息萧条景物非。扶荔宫中花事尽,灵和殿里昔人稀。相逢南雁皆愁侣,好语西乌莫夜飞。往日风流问枚叔,梁园回首素心违”。当时王士祯才二十四岁,尚未入朝为官,也就无所顾忌,写出这般怀旧之作。后人对此四首咏柳诗多有解释众说纷纭,然而不可否认,这四首诗成为王士祯早年的代表作。
屋后一口水井倒映出青天白云的模样,老树上挂着稀稀落落的红枣,有几颗熟透了的果子先行垂落,散落树下无人问津。若在当年,幼年的豫孙见了这般状况,怕不要急急上前,一颗一颗塞到口中?今日这院这房这井这树连带这几枚枣儿,统算作旧居圣物,只能远远当作景物观看,却是无人敢动它半分。
站在空旷的院子外,一声悦耳的鸟鸣在老树浓密枝叶间传出,萦回在矗立的青石像旁,午后的阳光热情不减,兀自晒得石头发烫。再仰头时正与士祯先生深邃的目光相遇,隔着三百多年的时空,一双今人的眼睛与一双古人的眸子交织碰撞,在我的心里溅起一朵朵火花,想来老先生心中仍复平静如水,那一双睿智透彻的眼睛,早已穿透了几百年历史光阴,定定地望向前方广袤的天空。

此际此刻,我一个人痴傻静立,脑海中茫茫然一片空白,游罢渔洋故居,按说是该有些想法有些感怀的,可不知何故,这时只有一个字袭上心头,那便是一个大大的空字,何为空呢?照字面上意思去理解,就是什么也没有什么都不复存在。刚才士祯先生的形象还是那么鲜活,而霎时间又模糊起来,眼前只余下这尊没有生命的雕像。还是不要试着去解读古人了,对面的今人也难猜透其心思,更何况几百前的古人呢?再者面对一位学富五车的大儒,以我区区识几个字的微末本领,又怎么能洞悉他老先生当日的心思呢?
不停地四季轮转,不停地岁月变迁,老树依然旧居依然,一样的阳光一样的清风,一样的秋天一样的场景,只不过前人换作了今人。转换的时空里,角色亦在转变,而今我是怀着一颗景仰的心前来朝圣,而老先生宛然旧日戏台上的主角,用句不甚恭敬的话说,他是一位大腕级的人物。逝去的光阴里昔人远去,今秋的景物也与去岁有些不同,时空隧道中,远远近近散落着前人的足迹,而今我们这代人也正循着这些足迹前进,只不过有些人走的踏实有力,有些人脚步轻浮,后人看时足印也就深浅不一,但是毕竟所有的以往都已成为过去,留给历史的不正是一个虚无飘缈的背影吗?
日头越发地斜向西天,遂不再逗留匆匆驱车返回。
车窗外,一个圆圆的落日在西山上摇摇欲坠,虽失去了午后的神采,然而却仍然让我不敢正视,那一束束光芒闪耀夺目摄人心魄,搜肠刮肚却寻不出最为恰当的文字来描绘这一幕瑰丽景像。突然间有两个词蹦了出来,“美人迟暮”与“烈士暮年”,这一轮落日不正是吗,美人晚岁风韵犹存,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只不过多少有了一点悲壮或者说悲凉的沧桑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