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钩沉)蔡一鸣的诗路历程(二十三)
1925年7月,蔡一鸣投考了冯玉祥创办的西北陆军干部学校,从此开始了他的军人生活。他在《自传》中说:“冯玉祥先生有建设‘大西北计划’,与苏联友好很密,军政方面聘有苏联顾问团,学校方面,亦请苏联教官——洋教官。我受过苏联人的教育,就在这一时期。最值得一提的有《中国哲学史》,是洋教官教的。我当时很奇怪,《中国哲学史》要洋教官教吗?及听到了第一课,才晓得所讲的是: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史。我对史学素铙研究的兴趣,听了洋教官讲了许多天的中国哲学史以后,知道这种材料还是以前国内所搜进不到的,且对太平天国革命运的意义、国际、国内的环境和失败因素有了识认,都是与帝国主义殖民地政策所联系的。于是对这位洋教官起了衷诚的信仰和接近。有时与他谈话,他介绍给我许多苏联十月革命的史实。此时,我献身革命的决心和热诚,内心掀起了高潮。干部学校原定二年半毕业,没有寒暑假和星期,例假,在校学习期中,即参加国直战役,大同战役,南口战役,终至张家口被奉军占领,我们转移至包头五原,举行了毕业典礼,分发部队中工作。这时西北军虽略受挫折,然国内革命形势正在好转,广州的政府在联俄,联共,和扶植农工的三大政策下,已进军近武汉。此时冯玉祥先生由莫斯科返回国内,举行五原誓师,与北伐军商妥会师中原的计划,因而挑选优秀干部30人,南下广州,接受政军训练,我也是被派之一。”
到广州后,蔡一鸣作的第一首诗是《岭南客思》,诗中写道:“乍从燕北别,又诣岭南游。济济诚多士,融融共一舟。衣冠新气象,文物旧风流。景色江城好,经年不见秋。”所谓燕北,是指内蒙古一带的塞上,这蔡一鸣前已作过多首诗。而岭南,是中国南方五岭以南地区的概称。五岭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座山组成,大体分布在广西东部至广东东部和湖南、江西等省区的交界处。诗中所指的岭南特指广州。诗中所说燕北与岭南相比,广州仍是“经年不见秋”的好地方,不像燕北风霜寒雪的莽荒之地。
在广州,蔡一鸣瞻仰了黄花岗烈士墓,于是他怀着沉痛的心情写了《黄花岗怀古》一诗:“碧血丹心为报国,空拳赤手赴沙场。当年最顾驱胡虏,一击方能克武昌。共羡先贤来吊古,惭为后死立斜阳。黄花岗畔悠悠路,不独花香土亦香。”黄花岗,是指位于广州越秀区白云山南麓先烈中路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是为纪念1911年4月27日,农历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在广州“三·二九”起义中牺牲的烈士而建的。在诗中,诗人高度赞扬了为推翻清政府而牺牲的辛亥烈士,到黄花岗悠悠长路,一路花香,连黄花岗的土也是香味浓郁的。
蔡一鸣在诗《广州即事》中,所流露的心情是愉快的,他说:“风物南来秋不老,白兰花发满城香。”他还说:“天风吹浪聚萍根,六博狂呼对酒樽。堤上华灯江上月,教人禁得几黄昏。”六博,犹如下象棋的对弈的一种游戏,诗中所指就是指象棋,棋赢了,狂呼举酒倾饮下,那还知道“几黄昏”。
在广州,蔡一鸣遇到温州老乡黄式苏先生,于是马上写了《寄呈黄仲荃式苏先生》一诗,诗中十分敬重地写道:“老来不作诸侯客,长者襟期最达观。直北公车思上策,闽南兵燹愤辞官。渊明浊酒忘机久,山谷新诗和韵难。杖履追陪归梦远,慎江春暖草堂寒(先生有《慎江草堂诗集》行世)。”
黄式苏(1874~1947)温州人,谱名君任,一字仲荃,别署胥庵,后改名迂,号迂叟。光绪二十八年(1902)举人。先后在广州、温州、乐清等地执教,曾任温州师范学堂监督,后弃教从政,历任浙江省谘议局议员,浙江遂安知事,福建泰宁,宁德知事,浙江自治法会议代表,南京警察厅祕书等。著有《慎江草堂诗钞》、《慎江草堂联语汇录》等。所谓“寄呈”,指寄送呈上,是个谦词。诗中蔡一鸣赞扬了黄老先生一生耿直,老了宁做陶渊明,黄庭坚(山谷),至于康有为的公车上书事,还是达观处之,写诗填词,“慎江春暖草堂寒”好许多。
2019.9.21.夜

古梁,原名邬浩良,2014年出版专集《武义历史钩沉》;2016年出版诗文集《你好,我的蓝天白云》;2018年,出版《古梁诗文集》。民间文史学者,现任中华明招文化学术委员会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