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趣事》
文/孔凡讯
今年是我离开曾经驻守过的祖国南大门——西沙群岛三十五周年,回忆往事,历历在目。近日,经反复思考,自认为有如下趣事通过筛选整理,现推荐给各位好友和读者分享。
一 、 钓 鱼
过去守岛部队在岛上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为了改善连队伙食,丰富官兵们的业余活动、一般选择在周末天气较好,海水退潮,风小浪低时组织部分有钓鱼爱好的官兵,乘座小舢板前往距岛几海浬的礁盘沙滩附近钓鱼、因为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喜爱聚集在礁石四周繁衍生息。在此处生长最多的一种鱼叫石斑鱼,从此鱼种的外观看又分为红花斑及黄花斑两种、重量约半斤左右一条的石斑鱼偏多,钓鱼者不用鱼杆,只用鱼线系上鱼钩配上鱼饵(用小鱼和面球替代)就可轻松的把鱼钓到,一个人用上不到半天的功夫就能钓到七八斤石斑鱼,当大伙把各自钓来的鱼都一同交到连队炊事班加工后、官兵们就可吃到一道原汁原味的天然海鲜了。由于岛上缺乏加工海鲜的生姜,大蒜等食材配料,当你每吃到这种无任何污染的海鲜时都会感到海腥味很浓,久吃就会逐渐淡化初上岛时那阵食欲感、后来由于我从西沙换班,到陆地上几年时间里就很少触及到海鱼,在日常生活中,无疑又喜好上了淡水鱼。
二 、捉 海 龟
在西沙群岛每年一到夏季来临,也是雌性海龟在海岛沙滩上产卵繁殖的季节。在这个时段,雄性和雌性两种海龟就会成双结伴巧借月光及弱风和海水涨潮时机去就近寻找一座海岛,这时它们很自然的按照各自的分工、由雄性海龟在岸边担任警戒、当遇到“敌情”时会用四肢拍击水面发出撤离信号、雌性海龟在听到声音后会即刻把产下的卵用海沙掩埋(注:海龟产下的卵是依靠阳光沙滩温度来自然孵化出幼龟的)。
守岛部队按规定每天都要安排哨兵去绕岛夜间巡逻,当哨兵一但发有海龟在沙滩上有出入的踪迹,就千方百计的去寻找捕捉、此时,担任警戒的雄性海龟首现发现险情,在向正在产卵的伴侣发出撤离信号后、为了自保会迅速游入海水而逃,而这只正在产卵的海龟“妈妈”就没有那么幸运了,由于它产卵的地点是在岸边沙滩上距海水约三十米左右,这时它还要把刚产下的数百个像似乒乓球大小的龟蛋,比较负责任的用自已的四肢脚拨动洁白的沙子掩埋好再去游回大海,而它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已成了巡逻哨兵的“俘虏”、此刻哨兵急速上前抓住约二百多斤重的海龟两只脚用力把它掀翻,至使海龟无法爬行。而后哨兵们就把海龟运至连队宰杀,即刻变成了全连官兵们的盘中餐。事过境迁,如今我在追述着多年前的往事时,从内心里才真正认识到、在那个年代,由于国家对《海洋动物保护法》宣传力度不够,监管不力,又加上人们的法律意思普遍淡薄才做出那种伤害海洋动物的违规行为。换做今天,我坚信、守岛官兵早己自觉加入到义务保护海洋动物的大军行列之中。
三 、狗 拿 耗 子
一九八0年五月我随连队刚到西沙琛航岛驻守时,就遇到了岛上有三多的困扰(注:三多是指耗子、苍蝇和蚊子)。特别是耗子在岛上繁殖能力很强,记得一次晚饭后我同连队里的三位战友坐在路边聊天时,其中有一位战友手里拿一条木棍顺手不停的击打过路的耗子,约一小时左右他共打死了十多只耗子。
为了消灭岛上的耗子,守岛官兵在回家休假时从海南三亚捉了几只猫放在岛上训养,由于岛上的耗子“队伍庞大”、且个个长的都比刚上岛的小猫身强力壮,于是这几只小猫很快患上了“恐惧症”,于是最终导致出现了猫怕耗子的怪现象,平时只要小猫一看到耗子惹不起只好躲着走。当战士们看到自己引猫上岛捕捉耗子的决策失败后,这时又有人开始策划起了从陆地上引狗上岛来捉耗子的妙计。不久,有位回海南探亲归队的战士就顺便从家乡带一对小狗乘船飘洋过海来到琛航岛,待这对小狗适应岛上的环境后,士兵们一到晚上就带着小狗绕岛去巡逻,到了白天就训练小狗去室外捉耗子。初始,小狗对捉耗子并不感兴趣,因为捉耗子这闲事从来就不是它们的责任和义务。为了唤起小狗们捉耗子的潜能,战士们每遇到休息时间就带着小狗四处寻找“目标”,经过对小狗潜移默化的技能训练及爱好培养,小狗逐渐替猫肩负起了捉耗子的责任。时间久了,这对小狗也就在岛上安了“家”并不断的繁衍生息,于是岛上的小狗“队伍”不断的扩编壮大,在它们中间老的带小的、一代传一代都自然学会了去捉耗子的本能,由此、岛上的耗子一天天的少了,岛上的卫生条件也从中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看来,人们从古至今习惯持有“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的偏见在此应该改一下了。
作者系海军南海舰队西沙驻岛某部转业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