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宪华原创作品
《在教书的日子里》(连载之十)
一一谨以此献给当年的民师朋友们
曾宪华
(十)
尽管结婚要用很多的钱,成明父母为他结婚用钱费尽心思,八方好话说尽借钱。可一向喜欢浪漫的成明将在中心校借的钱只字未提,紧紧地揣在荷包里。结婚后第三天,以到龙滩给外婆烧钱为名,带着新婚的老婆前往涪州,忠州逛,进行所谓的婚后旅游。原本只打算走马观花,一百块钱卓卓有余,可到涪州看到款式新颖的夜光女士表和紫色连衣裙,成明不容商量地给老婆买了下来,加上在忠州买豆腐乳,麻辣鸡块,所带的一百五十块钱,回到青杠后仅剩三十块。成明咬紧牙齿将唯一的三十块钱,全部给老婆回娘家坐满月。就这样成明身无分文,几个荷包一样重。
天未亮,囊中羞涩的成明便带上三个比碗口约大一些烙麦粑和一壶水,小跑在去平乐的公路上。他要去十二公里外的区小学参加民师整顿资格考试培训学习。
跑到小垭口,踫到迈着大步,五旬出头的一元宝民师的墙老师。成明递上香烟,“墙老师,你都这么大年纪了,十多公里多难走嘛!怎么不坐客车呢?”
墙老师接过香烟,“都走了几十年了,想当年挑水库,上公粮是多么艰辛……现在打空手走点路算啥,走路既能锻炼,又能观赏沿途风景,何而不为。”墙老师看到成明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样子,“成老师,你怎么也走路呢?”
成明划燃火柴给墙老师点上香烟,“我原本都有是练的习惯,走路好,流一身汗,增强血液循环,精神爽快,况且还可节约四角的车费钱呢!”成明抬腕看表后,穿上衬衣,“才六点四十,我俩就结半而行……”
“当,当,当……”放午学的钟声敲响了,带队的王主任在教室门前打了手式,“青杠小学参加培训的老师,统一到上场口‘好又来’食店吃饭,其费用待开学后在补助费中扣除。”
成明站起身子,拍了帆布口袋,“王主任,我和墙老师带有麦粑和馒头,就不到食店吃了,你们慢慢吃好。”
成明和墙老师在教室后,分别吃起麦粑和馒头来,不时喝自带而有限的冷开水。
放晚学了,墙老师拍了成明的肩膀,“成老师,你是走路,还是坐客车回去?”
成明对着墙老师的耳朵,“走路,不过要晚一点,免得坐客车的老师笑话我们走路……”
墙老师点了头,“我也是走路。等会我们一道走吧。”
看到青杠小学的老师陆续上客车后,成明才穿了新婚时买的白衬衣,穿着有小孔洞的背心,与墙老师一道大步往青杠赶。
一路上,成明和墙老师有说有笑地吹夸夸,不知不觉就到了麻柳大坝。
“咚,咚,咚……”随着几个巨响的滚地雷声,伸手不见五指的天空就下起瓢泼式的大雨来。麻柳大坝是江城县第一大坝,长七公里有余,宽近四公里,公路腰中通过。离公路最近的人户至少有一公里以上,公路到坐家人户均是不足60公分宽的蜿蜒田坎。此时此刻真可谓是前不挨村,后不着店。
成明从帆布口袋拿出衬衣,“墙老师,拿去把头罩着,暴雨淋后会致病的。”
墙老师摆了手,“成老师,谢谢你!这么大的雨衬衣能管啥用。既然没地方躲雨,与其站着被雨淋,我们还是继续往走吧!走一段,毕竟离家近一段路程……”
偏东雨来得急,但也去得快。半个多小时后,夕阳在西山垭口露出笑脸,此刻,成明和墙老师也到了分手的凉水井侧。
成明拍了墙老师的肩膀,“墙老师,我们到“端到起”(酒馆名)整二两如何?”
墙老师既摇头,又摆手,“成老师,今天就算了吧,我没带钱呢!”
成明拉着墙老师的手,“其实,我也没带钱。不过酒馆老板与我是熟人,可以赊来喝,账记在我头上……”
墙老师打了哈欠,“好嘛,就整二两。今天算你的,下次算我的……”
成明刚走到酒馆门前,老板娘就笑嘻嘻地迎上来,“成老师,你们快进屋坐!你们吃点啥子?”
成明拍了湿透的衬衣荷包,“今天没带钱,赊起哟。”
老板娘微笑道,“好大回事嘛,赊起就赊起,我还怕你跑了不成。”
成明在靠里选了位后,"给我们来两碗江城五粮液(包谷酒)和四个豌豆油钱。”
成明抿了一口洒后,感慨起来,“墙老师,我今天算真正体会到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感觉,为节省八角钱的车费和几角饭钱,天未亮出发,中午咬麦粑,下午顶着太阳赶,中途暴雨淋得如落汤鸡。哎,这就是没有钱……”
未等成明说下去,墙老师端起酒碗,“成老师,喝酒。”墙老师装腔作势地抿了酒,也感慨起来,“成老师,这就是你不耿直了,结婚那么大的事也不告诉我一声。你是结婚把钱用光了,我是老婆住院,不但花光了现钱,连卖猪儿,卖粮食都不够,还差了点账。”
天黑啦,酒也喝完了。成明打了手式,“老板娘,还给我们各舀一两。”
墙老师急忙站起身子,“成老师,我不喝了,还要走几里小路不说,晚上还要侍候生病的老婆。”墙老师双手抱拳,“成老师,谢啦!你明天走路,还是坐车?”
成明起身将墙老师送到门口,“墙老师,我们都是老朋友了,说谢就见外啦。不但是明天,可能培训学习这半个月都得走路。墙老师,天黑慢点走,明天五点半在凉水井等……”
墙老师走师,成明在巴台一口干了一两,“老板娘,你看多少钱?”
老板娘指着本子,“不多点,半斤酒五角,四个豌豆油钱两角,共七角钱。”
成明双手抱拳,“不好意思,只能赊几天哟……”
未等成明说下去,老板娘就打手式,“又说起空话来了,我们是多熟的人嘛!快点回去把湿衣服换了,当心感冒哟……”
(未完待续,谢谢阅读)
作者简介,曾宪华,60儿童,重庆市垫江县人。曾有小小说,散文,诗词,论文等散见于报刊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