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香满洛城
作者/曹会智
编辑/洛阳四绝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每一座城市,总有每一座城市的不同,各具特色。洛阳地处中原腹地,山清水秀,司马光诗云其“四合连山缭绕青,三川滉漾素波明”。作为十三朝古都,大运河的起始地,丝绸之路的必经地,一座名闻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洛阳总有她的特色,她的韵味,她的魅力。
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年后的今天,洛阳这个古老的城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再度换发青春,靓丽夺目。如果,我们不去说洛阳极其深厚的历史,而是从不同的视角来看洛阳,或有一种不一样的味道。在我的眼睛里,在我的嗅觉中,洛阳总有香气缭绕。其中,洛阳的花香、汤香、书香,尤其让我为之欢欣并深感愉悦。

一朵花,一座城。洛阳的花香首推牡丹,这是毫无争议的共识。牡丹雍容华贵,国色天香,不需多言。“洛阳牡丹甲天下”、“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花开花落二十日,满城之人皆若狂”,这些优美的诗句脍炙人口,妇孺皆知。而连续举办37届的洛阳牡丹文化节,更是将“到洛阳看牡丹”成为世界的共识。不看洛阳牡丹,焉知国花之美,不闻洛阳牡丹,焉知牡丹之香?
但是,洛阳的花香远不止牡丹,春牡丹夏荷花秋桂冬梅,洛阳一年四季有绿,四季皆闻花香。而且,还有很多有香味和没有香味也一样盛开的各种花儿姹紫嫣红,灿若云霞,美不胜收呢!
一碗汤,一座城。洛阳汤的香味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今天更是是愈发强烈了。洛阳牛肉汤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夏朝,《尉缭子》记载:“太公望年七十,屠牛朝歌,卖食盟津”。但毋庸讳言,建国初期的贫困,洛阳汤的品种少,汤馆少,能喝得起汤的人并不多。而今日洛阳,汤馆林立,满城尽是喝汤之人,一碗汤,一座城,一种美食,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情怀,一种文化,洛阳汤馆2000家,洛阳汤品12种,汤馆林立,更有汤街出现,着实蔚为壮观,因此,除了牡丹城,洛阳也被称之为汤城,汤城之名绝非浪得。走过欧洲,走遍全国,放眼世界,洛阳的汤文化底蕴深厚,如今繁荣,足可以让世界惊叹不已!金陵十二钗,洛阳十二汤。一年四季,洛阳汤的香味都会弥漫洛阳城。徜徉在洛阳的大街小巷,品一碗原汁原味洛阳汤,舌尖上味蕾跳动的音符,足以让人陶醉。而与热情厚道洛阳人民同喝一锅汤的美妙体验,一定会让你喜欢这个古城,留下无法忘却的记忆,甚至于留在这个宜居城市的。太平盛世好春光,赏花品汤到洛阳!

一个书屋,一座洛阳城。“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是人类进步的台阶,浩瀚历史尽在书中。且不说司马光在洛阳伊滨区诸葛镇司马村独乐园里编纂的鸿篇巨著《资治通鉴》是中国史学集大成者,且不说郭沫若先生题写馆名的洛阳图书馆藏书众多,还不说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的高大上,只说遍布洛阳城的河洛书屋吧!这几年,洛阳市的城市书屋星罗棋布,遍布洛阳城,让图书与洛阳市民零距离接触。一个个书屋,俨然就是附近洛阳人市民家门口的书斋。白发老者,不惑中年,青春少年和天真孩童,乐在其中。可以说,洛阳城市书屋的普及,给洛阳这个城市又添了书香。

花香袭人惹人醉,汤香扑鼻馋口水,书香沾手入心脾。洛阳的花香、汤香和书香,姑且让我斗胆称之为洛阳的三香吧!洛阳的三香,或许可以代表洛阳这座古老城市当今最新最美的特色了。
当然,洛阳还有更多的美,更多的香。闻香识洛阳,洛阳城,真的可以是“众香国里尽朝晖”了。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那个在洛阳有着十几年工作经历的司马光先生,今年诞辰整整1000周年了。司马光的独乐园遗址已是文物保护单位,而为纪念司马光先生而建的鸿恩寺香火缭绕,香客云集,总有太多人来这里凭吊怀念司马温公。一个忠诚记录历史的人,已经被历史永远记住。
俯瞰今日之洛阳胜景,闻一闻洛阳的香,我知道司马温公在天之灵司一定会拈须含笑的,但我不知道睿智的司马千岁又会想出一首怎样精美绝伦的崭新诗篇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