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牧作品 精选散文

桂花之贵(上)
文‖夏牧
我没有研究过桂花,但培育桂花已历四十春秋,故对桂花由初始兴趣而及至特别臻爱。
相传桂花本是月中之物,古有月桂、仙桂和花中月老等多种与月相关的别称。有说是吴刚被天庭发配月宫劳役,在修剪桂枝时不慎将桂籽抖落于喜玛拉雅山东麓,遂在此发芽生根长成迷人桂树,桂花被人间所识得以遍植。故有杨万里《咏桂》诗曰:“不是人间种,疑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的满山开。”

其实桂花是一寻常而又特别的树。寻常的是,她也是树,一种极常见的普通的树;而特别的是,她又是常绿的树,且枝繁叶茂,芳菲四季,其革质叶面尤为鲜亮养眼。新叶绽放之初为紫红色,嫩于茶叶紫于兰。随着叶型长大渐次为嫩绿,尔后变得油光闪亮,仿佛上过一层光蜡;她的特别还在于花开秋季,花黄花密,黄得耀眼,密得如织。花香浓烈不媚,闻则酣醉不厌。诚如唐诗云:“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天香云外飘,云影护仙妆”。试想,其香都飘到九天云外,彩云亦为之陶醉,欣然护佑她的天生丽质,可谓香艳不绝,仙姿不衰。此树此花还不特别么?

桂花原本生在寒山峭壁荒坡野岭。尽管山贫石峻,土层瘠薄,但桂花却生性顽强,干壮枝励叶色浓;尽管风呼雨啸,寒暑酷烈,但桂花生性刚强,风狂腰且直,雨猛叶更翠,冬不落叶夏不蔫;尽管贵趋贤颂,达官醉附,但桂树却生性倔强,不趋显贵不附势,不与桃李争芳艳。正是贫山瘠石炼就桂花如此顽强生命力,如此刚强适应力,如此倔强独秀力。世间很少有兼具刚劲顽强和隽秀香艳于一体的树种堪与桂花一比。难怪恃才傲物、醉卧吟诗的李太白也为桂花折腰吟颂歌:“世人种桃李,攀枝争捷径;一朝天霜下,荣耀难共存;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风击霜打彻骨寒,争艳桃李皆败阵的时候,独有桂花犹绿吐翠,傲霜绽放,风姿不减。
孤傲性野的桂花原本安居深山净土悬崖畔,颇似东篱隐士陶渊明。桂花何时俗出深山不可考,但据言与贵妃杨玉环似乎有干系。相传唐明皇为爱妃杨玉环耗巨资修建华清宫,宫内锦绣华丽,林木满园,独缺常绿且香艳的树种相匹配。唐明皇便令宦官艺匠遍寻秀木名花装点宫院,秦岭深处老桂花自然当选。老桂移栽华清宫后,纵然环境优越,管理精细,长得枝繁叶茂,但竟然数年沉默无蕾,不曾绽放一鳞半爪花瓣,更不用说香透宫院,惊艳长安了。杨贵妃甚是不悦,差点怒斩其身。后经一干众监烧香求祥,方才慢慢吐蕾,星布花朵,多年后才花开中秋,绽放笑靥,但此时贵妃已被赐缢马嵬驿站。从此桂花出深山,遍成寻常风景树。

当然,桂花不开,太监香拜,可能皆是笑话耳。但桂花移栽不当,几年绝蕾不放,倒是常事。我本家邻居前几年移栽的一棵成年大桂花便是如此,当然,现在已是中秋一到花盖头了。

我对桂花特别钟爱。老家在乡村在村头,独门独院独缺树。三十九年前的一天,友人探望其岳父,特从其老家带上两棵尺把高的小桂树,让我栽在院内两侧。友人岳父老家在安徽金寨县,典型的大别山区。此地桂花特别多,好比我们水乡遍地杨柳树一般。据友人讲,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就源于金寨老区。其岳父又是标准的老红军。那年腥风血雨,他全家六口被白匪军枪杀了四口,仅姐弟二人幸免。其姐逃嫁外乡后,十五岁的弟弟随贺胡子手下连长参加红军,跟随长征至陕北,后又转战孟良崮,一路打到大上海,九死一生,在此安家。因其斗字不识,被安排到某军工修理厂做保卫工作,与友人之父相识,先为至交,后为至亲,每年携老带小探亲金寨,祭拜故人,享饮桂香,深情回望大别山。

据讲,金寨县麻埠镇有一桂花王已逾千年,树干径达两米,树高二十多米,树冠三十多米,立地顶天,枝繁叶茂,犹如一篷绿色巨伞,三里开外即见其身。花盛之际,香飘十里,年产桂花多达150多公斤。古桂王已成当地百姓祭拜求愿的神树灵物。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夏牧,男,江苏盐城人,教育工作者。17岁时人物通讯首登新华日报,46年文字历程,善论文散文、诗歌小说,近千篇首文诗发表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文学报、深圳特区报和新华月报、河南文学、散文百家、都市头条等百余家国家和省市社科文学类报刊平台,有作品多次获奖,并荣登央视中国当代文学杰出文豪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