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酸梨树
文/赵亚明
每次回老家,都要带着孩子们去看一趟老酸梨树。老酸梨树下洒满了我童年的悲欢,见证了我成长的每一个历程。
我的老家在秦岭镇麻山头村,村子对面有个像馒头一样的山包,人们管它叫山刺咀。山包上长着一棵酸梨树,也不知道它长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了,陪了村子里的多少代人,已经无从考证了。每年暑假,我都要带着孩子们回趟老家,去看看酸梨树。今年孩子们放假后的一天我们又启程了。
车子经过一路的颠簸后,我们终于回到了家。一进老家的院子,园子里的杂草长得都没过了我的膝盖。我急忙开始清除杂草,孩子们来到我跟前,急着要去看老酸梨树。我拗不过孩子们的再三央求,放下手中的活,带着她们往山上走。大树像一把大伞把整个山刺咀保护着,山刺咀像一个圆圆的馒头立在村子的对面。我还记得孩童时,经常和村子里的小伙伴们一起坐在它的枝干上荡秋千,它陪伴我度过了一个农村孩子快乐的童年。眼前的老酸梨树还是像我小时候一样,那么挺拔,伟岸,慈祥。抱着它粗壮的树干,就像我蹒跚学步的时候抱着爸爸有力的双腿一样,那么富有安全感。长而结实的枝干像父亲有力的臂膀,随时准备把我们扛在他的肩头,推举着我们走向人生的巅峰。饱经风霜的树皮像奶奶勤劳的双手,经过辛勤的劳作和岁月的洗礼,变得干裂、粗糙。树下长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蝴蝶在树下翩翩起舞,孩子们坐在了低矮的树枝上,要求我给她们照相。时间如白驹过隙,记得去年的这个夏天,我带着孩子们来到了老酸梨树下,也是坐在这个低矮的树枝上,给她们姐妹俩照了相,让老酸梨树见证并铭刻下孩子们成长的记忆碎片。今天,它又一次见证了我和孩子们成长的点点滴滴,见证了孩子们快乐的时光。这棵老酸梨树,给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留下了多少童年的记忆。多少人走出了这个村子,多少人深埋在这里的大地上,而它屹立在山刺咀,守护着这个村子,守护这片热土,等待着归家的每一位游子。
这就是老家的酸梨树,我永远的亲人。
作者简介:
赵亚明,甘肃天水人,文学爱好者。
审稿:都市头条中国文学社散文主编禾之晓
投稿邮箱:758774822@qq.com
联系微信:a13618258998
《都市头条中国文学社》编委成员:
顾问:刘杰(与海子同时代的先锋诗人,著名诗人和策划家)、周瑟瑟(著名诗人与作家、卡丘杂志社长)、马俊华(暮雪诗刊执行主编)、廖望月(诗天子诗刊创始人)、倪进宝(龙盟诗社创始人)、罗晖(年度中国诗歌选主编,著名诗人)、晓渡(安徽诗歌主编)、荒村(大平原诗刊主编,中国民间诗歌读本主编)
总策划:彭永征
总编:走出象征
小说主编:梁测
散文主编:禾之晓
诗歌朗诵主编:柳音
特邀编委:
法律顾问:刘明
继续招聘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