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硕果飘香。9月19日上午,中国海峡两岸周易科学交流会访中参拜团一行五人在会长(台南县议会议员国大代表)黄来镒、理事长吴瑞源的带领下到洛宁县长水参访,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河图洛书传说)代表性传承人符少武、洛宁县知名历史学者周流宗热情接待并陪同访问。


在洛书的第六代传人符少武带领下,黄来镒一行冒着绵绵秋雨,来到了长水“洛出书处”。符少武详细介绍了河图洛书的内容。相传大禹治水成功时,有龙马负图从黄河出现,是为河图,神龟负书在洛水出现,背上排列成“戴九履一,左七右三,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的图形,是为洛书,后献给大禹,大禹根据洛书,最终治水成功,最后把天下分为九州,又根据洛书定制了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最终被收入尚书中,名为洪范,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伏羲根据图、书画成八卦,就是后来《周易》的来源。该处有洛书之标志---刻有"洛出书处"四个大字的汉魏时期和清雍正二年的两通遗存大碑。此碑附近还有一座古碑,由于年代久远,只剩一苍劲有力的魏体“洛”字,专家考证为汉魏遗碑。




台湾中华海峡两岸周易科学交流协会创办人黄来镒、理事长吴瑞源以及易经大师詹顺荣以虔敬诚恳心情,祈求洛神能够护佑在场的国人易经学者,在研究易经的路程上增长智慧,身体平安健康。同时让易经文化在华人世界发扬光大,感恩洛神的护佑,让所有研究易经的弟子们在学艺过程中能顺利平安,福慧增长。

随后,符少武向客人们演示了洛神千年圣水冲鸡蛋茶的奥妙之处。他把生鸡蛋倒在碗里面,再用井里面取出的井水倒入,鸡蛋很快就会变成丝丝缕缕的形状,像云彩一般,荡漾在清澈的水中,就是一碗味道纯正的鸡蛋茶,和开水一样的效果。台湾客人黄会长有幸品尝了一次,没有鸡蛋的腥味,非常的爽口。



洛河之水,流过千年。美丽的洛水灌溉滋养了沿岸的竹乡儿,也在悠悠的千载风情中,摇曳着铿锵有力的美丽音韵。经过几天的连续降雨,洛河水在深邃险峻的幽谷中急湍喧泻,喷涌咆哮,激起层层雪白的浪花。访中团一行恭敬地肃立于长水洛河大桥上,穿越时空,追思怀古 ,领略灵秀洛水的前尘往事。知名历史学者周流宗从洛河发源地洛源县到大禹治水、檀坞山(龙头山)叙畴坪再到仓颉造字台遗址不远处的洛河的支流玄沪河灵龟负书,向客人们一一详细讲述。


访问结束后,访中团一行与洛宁陪同人员进行亲切会谈。县知名历史学者周流宗向远道而来的客人赠送了他主编的《洛宁史话》,向他们展示洛宁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特别是源远流长的洛书文化。符少武也向客人们回赠碑帖拓片,以增进海峡两岸历史文化的相互了解。访中团一行希望两岸周易专家学者以后能有更多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机会,共同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会谈后,访中团一行和洛宁陪同人员合影留念。(洛宁城事/雷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