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宪华原创作品
《在教书的日子里》(连载之九)
一一谨以此献给当年的民师朋友们
曾宪华
(九)
“当,当,当……”课间操钟声敲响了,同学们迅速地在操场坐成体操队形。
赵长发在台阶上打了手式,随后拉开了嗓门,“大家站拢来,今天不做课间操,主要说下午捉“地老虎”,也就是我们说的“土蚕”的事宜。自四月初以来,元宝大队的玉米秧大面积遭受‘地老虎’的侵害,‘地老虎’不但吃玉米叶,还要咬玉米芯……根据公社和中心校会议精神,全学区三年级至五年级的同学,下午到元宝大队捉‘地老虎’……大家要听从指挥,服从管理,特别是注意安全……”
回到教室后,成明用黑板刷头敲响了桌子,“大家安静下来,刚才赵老师讲的都听清楚了。下面我讲点具体的,一,中午一钟,大家带上油纸口袋在去钟咀寨瞿家湾路口集合,不准迟到,更不准缺席,捉‘地老虎’的地点是元宝三队的黄豆坡。二,捉‘地老虎’时不准相互追逐,更不准踩坏玉米秧。捉到‘地老虎’当即掐死扔进油纸口袋,过后清点数量上报中心校。三,捉完‘地老虎’在元宝三队晒坝等候,待我宣布解散后离开,不准私自提前离开。四,安全问题,以平时检查作业的小组为单位,各小组长要做本组同学的安全工作,特别强调不准爬树折枝,捅蜂窝,更不准下河洗澡……”
待挖坑撒石灰将“地老虎”深埋后,太阳快要落山了。成明打了手式,“大家过来集合了,各小组清点人数。”
小组长转过头数了一下,“一组,来的时候9人,现在还是9人。”二组,来的时候9人,现在只有8人……”
成明迫不急待地,“少一人,差哪个?”
“差李小华。”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
成明出着粗气,“谁知李小华到哪里去了?”见没有人应声,成明就板起了面孔,“出来的时候,反复强调组长要管好本组同学,特别是在安全上。这到哪里去找呢?……”
组长赵兵强嘟起嘴巴,“数‘地老虎’的时候,李小华说要去解大便,我没在意点了头,没有想到去了就不转来。但我也不可能陪他去屙屎晒……”
“可能不是屙屎那么简单哟,出发之前,李小华说过今天热,要到河里洗澡。”不知是那个同学在嘀咕。
成明再次打了手式,并指了张玉刚等几男同学,“好啦!张玉刚你们五个男同学留下,与我一道去找李小华。其余的同学以生产队为单位回家,大家要相互监督,不准在路上逗留……”
张玉刚等从下游沿河沟往上找,成明则抄小路小跑到山脚往下找。
到了拱桥,李小华果然在桥下洗澡。成明气喘吁吁地,“李小华,快点上来。”
李小华用手掀起浪花,并扮了个鬼脸,“好凉快哟,我这会不想上来。”
成明气得跺脚,“你是不是不上来。”
李小华吹了口哨,“不上来,你又咋样?你有本事下来晒。”
在李小华的挑逗激将下,不会游泳的成明毅然“扑通”地跳进河里。成明在水深至下巴的河里刚走了两米远,李小华就爬上岸,穿着湿摇裤,抱着衣跑开了。
“我看你跑嘛!”成明也爬上岸,以当年学校百米冠军的速度追了上去。
未追到三百米,成明就抓住了李小华。“你跑晒。”气头上的成明闪了李小华一耳光。
李小华拉开了嗓门,“人民教师打人啰……”
成明攥紧李小华的手,“你吼也没有用,走,见你老汉。”李小华使劲挣了几次也未挣掉,只得乖乖跟在成明后面。
片刻,便遇上从下游往上游找的张玉刚等同学。成明将李小华的左手交给张玉刚,右手交给大个子体育委员刘兵,“你们几个负责把李小华护送回家,并亲自交给他老汉。我回去换衣服了……”
天黑了,饭菜刚端上桌,“咚,咚……”围墙门就被敲响了。成明按了路灯开关,拉开门,并站在门槛上,“李叔叔,是你呀!你若是为我下午打李小华一巴耳的事,我今晚上不与你争论。你找张玉刚等同学问清楚后,再来找我理论,或是找大队和中心校领导告我也行……”
未等成明说下去,从来是抽叶子烟的李叔叔,竟然抽出卷烟,笑嘻嘻地,“成老师,我不是来找发火,我是来谢你的。”
成明接过香烟,并后退了一步,“那进屋嘛!”成明给李叔叔倒了,“只要不是来找我吵架,什么都好说,喝酒。”
李叔叔从黑色油纸口袋里取出一条“红岭”香烟,“成老师,你今天下午那一巴耳打得好,希望他能长记性。这条烟小意思,请收下。”
成明将烟装回油纸口袋,“李叔叔,你就见外了,教书育人是我们教师的责任。不过,李小华确实有点牵翻(玩皮),几十个同学都规规矩矩的,唯独他竞以解大便为幌子,跑到河里洗澡……”
(未完待续,谢谢阅读)
作者简介,曾宪华,60儿童,重庆市垫江县人。曾有小小说,散文,诗词,论文等散见于报刊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