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空谷幽兰》有感
《空谷幽兰》一书是于20世纪80年代末,比尔·波特先生亲自来到中国寻找隐士文化的传统与历史踪迹,并探访散居于各地的隐修者后完成的。
听比尔的《空谷幽兰》心灵得到一次沐浴,一次升华。
反思自己这一段的生活,被世俗的繁事所累,看似很轻松很享受的生活,却生发出一种叫无聊的东西来。开学后书听的少了,文也不写了,每天太多的时间沉浸在自己的小心思之中,只享受那片刻的温暖与欣喜,却忘了去滋养心灵,今早听书才感到自己心灵被荒芜了。
听毕尔与樊登的交谈,感觉还是心归自然为好,虽然不能去做隐士,可依然可以用心去感受自然的纯净美好。
林语堂说,它教会人们静听雨打芭蕉的声音,欣赏到村舍炊烟袅袅的升起,在杜鹃的啼唱中体会到思念游子之情。春则觉醒而欢悦,夏则在小憩中聆听蝉的欢鸣,秋则悲悼落叶,冬则雪中寻诗,这自然之道,自然之美能让心淡远清净,而世俗的一切,往往是心在欣喜之后忐忑吧。
今天早上看了篇小文。《叶子的离去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叶子,风,叶子这三者的关系隐含着人生的哲理,当叶子因好奇幻想而随了风舍了树,最后被车轮压碎时,风继续吹着,它丝毫没有伤感,并说出了“因为我满足了你,你也必须付出与之相等甚至更高的代价时”心不禁一颤,为叶的不值得,为风的无情。然而树呢就却很伤心,他后悔自己没有挽留叶子,没有紧紧拽住叶子。
这到底是叶子太不懂得珍惜,还是风太无情,谁能说得清呢?唉,心若不动风又奈何,心静才能听到自己的心声,心清才能照见万物的本性,心灵静极而定,刹那便是永恒。做好自己,别让人生输给一段心情,懂得舍弃,懂得回归,找回自己那颗不刻意不雕琢不造作的心,也真想像古人一样“醉卧白云闲入梦,不知何物似无声”。
虽不能像书中隐士一样看落雁修竹月升日暮。行水穷之处,隐深云之中,可我依然可以看淡一切,回归自我。
修心永远在路上,听书过程中自己竟有了一次冲动,想每天听一本或一集书,写三两句感悟,做七八分钟清扫,(既清扫房间卫生,也清扫自己心灵上的尘埃),看看闲云,听听流水,过自己悠闲自在的生活,争取不让心累,不让心忐忑。
佛说人生有三苦:
第一,你得不到,所以你痛苦。
第二,你付出了很多代价,得到了却不过如此,所以痛苦。
第三,你轻易放弃了,后来才发现,原来在你生命中是那么重要,所以觉得痛苦。
这三苦自己有吗?我在深思。
猛又转念一想,人这一辈子,不过百年,没必要过分苛求什么,奢望什么,做你想做的,爱你想爱的,努力过好每一天,闲看庭前花开花落,远望天边云卷云舒。苛求太多,烦恼就多,奢望太多,痛苦更甚。
更不要把烦恼活成是一种生活的成本,管他是抑郁而来还是扬长而去,你不在意,它就形成不了一场伤害,顶多是一场搭讪或者是一场幽默,冷一冷,烟消云散。一切随心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