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 淼之龙

骊歌组曲
序曲
许多歌我为你唱过
这是最美的骊歌
唱着它同你告别
为一段历史的终结
铭心的往事难忘记
迟到的青春更美丽
一座废弃的老屋
逐成充盈的库府
而你要同我分手
一改昔日的温柔
是那样决绝,没商量
我只好投降,不抵抗
于是打开了心窗
最后的骊歌慢慢唱
一
喝吧,明知是一杯
苦酒,也把它干掉
瞧它,闪耀着金辉
犹如陈年的花雕
不料上当了,因为
这杯儿颇有些古怪
一见底又盛满新醅
尝尝,更苦得厉害
那么,就慢点,一滴滴
品咂,余生不间断
是否会出现奇迹
苦酒变淡了,再转甜
那时我泼酒在地面
来祭奠夭折的前缘
二
我喜欢这种哀的美顿书
其语言绝对无可挑剔
是那样明确无任何歧义
你必须接受容不得踌躇
容不得踌躇你只能接受
它指的方向你不能违背
像一柄利刺向你肝肺
你不能闪躲只听任血流
只听任血流你无计闪躲
不是被俘获而是被流放
流放到永无归期的远方
行行复行行你别无选择
该怎样感谢高明的作者
感谢你把我押上单行车
三
多少次曾经悲叹
路已经走到尽头
谁承想峰回路转
眼前又如锦似绣
结果错误地认为
是结都可以解开
哪知道难收覆水
这一天终于到来
究竟是谁的过错
落下这悲凉结局
不怪你也莫怨我
更无需咒天诅地
说到底得感谢上苍
恩准过许多好时光
四
不想打动你,以我的真诚
不想感染你,以我的热情
不想刺激你,以我的逆反
刺伤我,那才是你的权柄
不能感动你,以我的歌喉
不能改变你,以我的执拗
不能说服你,以我的雄辩
抛弃我,那本是你的自由
不敢打扰你,以我的呻吟
不敢纠缠你,以我的哀恳
不敢责备你,以我的怨言
教训我,那正是你的雅韵
那么从今后,我该怎么办
最好是醉于黑甜的酣眠
五
该开始早已开始
该结束就让它结束
既曾潮头上疾驰
怎能不滑下低谷
知多少日日夜夜
相思曾铭心刻骨
催生了如花绿叶
留下美丽的记录
也难免磕磕碰碰
历几多曲折起伏
好景难永久,美梦
竟化为缥缈云雾
既然是你的决策
我也就无话可说
六
该开幕已然开幕
且高潮已成往昔
落幕又怎能顶住
唯剧照定格心底
其实我早有预感
路果然走到尽头
利刀将乱麻斩断
远胜于钝刀割肉
恰似那逆水行船
不可能原处久留
上游是那么遥远
又何如顺水漂流
该结束就让它结束
犟不过自然的法度
七
从今后前路茫茫
在没有你的日子
我怎敢贸然探访
虽仍是近在咫尺
咫尺似面对重围
浅溪也不可涉过
禁令是绝对权威
只能够隔岸嗟哦
嗟哦将伴我旅程
寂寞是我的本分
缘断而心焰难烬
让襟袖遍染酒痕
就让心慢慢燃烧
燃烧成凄艳残照
八
我不能拒绝你
你才能拒绝我—
并非你对而我错
我不能勉强你
你才能勉强我—
你是强者而我弱
我只能顺从你
你不肯依从我—
你是风吹我是波
我只愿靠近你
而你要驱赶我—
怨耶恨耶奈你何
也好,借这个机会
算有了平等的地位
尾声
经过了难以忍受的蒸煮
然后在酵化中脱胎换骨
芬芳的琼浆乃泉流汩汩
米自身却变成卑贱糟物
蚌在深海中自在地启合
过着隐士般悠闲的生活
是外来异物无心的侵略
使之泌裹为无价的珍珠
漫长的岁月,历风霜雪雨
遥遥的期盼,艰难的孕育
看年轮一圈圈,时疏时密
铁树才吐露出珍贵的花序—
可别因为这呕心的诗作
你就把诗人的痛苦讴歌
骊歌(又)
序
独坐悄静咖啡屋
啜饮着一杯苦啤
摇曳不定的红烛
照明幽邃的思绪
心泉再一次逬溅
泻出些琼花玉屑
这是最后的纪念
我捧着向你告别
一
或许差一点缘分
或许我有些过错
这一切已无意义
又何必苦苦追索
就连女娲的彩石
也不能填补空虚
对于命运的惩罚
又怎么能够抗拒
罢,让暴富的财东
重新又回到赤贫
在那缥缈的梦中
拥有稀世的奇珍
比起毕生的穷汉
他也算快活神仙
二
我已经没有激情
心潮正趋于平静
受过巨大的冲击
只剩下几圈涟漪
没有结局的结局
失去就让它逝去
面对着落花流水
默默地目送春归
毕竟也曾经拥有
春光明媚的时候
让恁多绿叶春枝
终成珍贵的化石
不要凄惋的别离
美好的祝愿给你
三
不,这不是月亮
消瘦了能恢复圆满
也不是一年四季
无休止往复循环
这不是地上的鲜花
凋谢了还会重开
也不是天上的候鸟
飞走了还要再来
已经发生的事实
难道能重新开始
说什么凤凰涅槃
那是杜撰的故事
注定了只能熄灭
让灰烬悄然冷却
四
不敢买一张月台票
去把你送上车厢
怕的是那一声长啸
听起来过于凄惶
更怕有一点迟疑
便无奈留在车上
又不能趁心如意
随着你奔向远方
别了,就在这检票口
用目光送你背影
就凭你几番回眸
已够我受用终生
去吧,把春天拥抱
我只合回归寂寥

【作者介绍】万龙生,男,笔名余见,网名诗酒自娱。1941年3月3日生于湖南省衡阳县,汉族。1949年迁居重庆市。曾任重庆市江北区文化局长,重庆日报副刊部主任,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作协评论委员会主任、重庆市诗词学会副会长、《重庆文学》副主编、 “东方诗风”论坛站长及《东方诗风》诗刊社长,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西南大学诗学研究中心《诗学》年刊编委、《渝水诗刊》主编、《重庆艺苑》副主编,重庆市诗词学会名誉会长、格律体新诗研究院院长。出版诗集、诗文集、诗论集多种,参编过若干种诗歌选本、论著、刊物。1957年作《星星》诗刊发表处女作《小伞兵》。多年来从事格律体新诗之研究与创作,颇有建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