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钩沉) 蔡一鸣的诗路历程(二十)
蔡一鸣在《自传》中谈到他结婚的事:“1926年我与同乡徐碧君结婚。她原在温州担任教育工作,极为忙碌。到了1937年12月,忧郁积劳而成疾,病重逝世了。我中年丧偶,备极哀悼。到1939年始续婚章雅琏,现生有3子2女(注:指1952年时)最大的还只10岁,全家7口,除温州尚有房屋居住外,一切生活费用,全赖薪给收入维持。”
在蔡一鸣的《简历》中他提到:
1926年11月至1927年3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师补充团政治指导员;
1927年3月至1927年9月升任西北军第二十一师十四团连长;
1927年9月至1928年2月,升任营长;
1928年2月至10月,调升副团长;
1928年10月至1929年4月,调职师参谋长;
1929年4月至10月,调职师政治部主任,分管军队政治教育;
1929年10月任西北军总司令部参谋。曾奉派到上海做政治活动,联络各方面倒蒋(注:指蒋介石)工作,并留住上海,同年由黄琪翔、季方介绍参加农工民主党。
据蔡一鸣次子孝侗说:“民国二十七年(1938),冯玉祥给我父亲题生圹碑。其意是战时随时准备为国献躯备用。父亲去世后,在温州西郊陵园内立有父亲与碧君的合葬墓,就用了这块碑,将生圹两字去掉,父亲建的是衣冠塚。父亲与我母亲的墓在杭州南山公墓内。”
引了这么多历史资料,我想说明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在徐碧君去世后,蔡一鸣一直怀念她,在其诗存中竟有8首诗写徐碧君的,其中最后一首诗居然是那么意味深长,让人唏嘘不已。
1926年,蔡一鸣在北伐途中,刚登过长城,到达居庸关,他想起了自己的妻子,于是写了《寄怀碧君内子》诗:“征衣别泪未曾干,塞上秋风飒飒寒。遥忆灭阑不成寐,镫前累尔卜平安。”其思念之情跃然纸上。

大约在1928年,蔡一鸣征战到了山东,写第二首诗给徐碧君《故都寄碧君内子》:“两载离家倍忆家,残衫破帽旧生涯。遥将函札传归雁,为报春明未落花。堂上殷勤惟尔赖,胸中怀抱向谁夸。年来惯作幽燕住,客里翻因饭量加。”离家两年了,忆家倍思家,连年征战,也只有将思念的家书托鸿雁寄来。
大约1929年秋,西北军到了青岛,此时蔡一鸣写了第三首诗《久未得碧君内子书怅然有作》:“消息沉沉榴火红,相思长绕画楼东。钗荊裙布情多好,水远山长梦未通。簾外愁看新月影,镫前怕听落花风。料应都为洪乔误,两字平安望断鸿。”由于久得不到妻子的书信,蔡一鸣是长相思,望断鸿。
1933年底,西北军移防武汉,蔡一鸣作了《除夕前一日寄怀碧君内子》七言绝句5首,诗中他写道:“千里家园归未得,江山如此为谁来?”他思乡心情越发浓郁“岁暮如何不忆家,悔教浪迹忽天涯。明朝料得娇儿问,压岁无钱索阿爷。”蔡一鸣与徐碧君结婚后一直无子嗣,于是向人领养了一个叫还洛的儿子。
1933年徐碧君30岁了,这一年她生日的时候,蔡一鸣写了《二月十五日为碧君内子三十初度寄此以寿》的五古长诗,诗中说:“遥遥千里路,草草一篇诗。”“助爨虽无女,承欢却有儿。”他还深情地说:“糟糠须强健,家室赖支持。结发情何重,瓣香愿岂私。年年逢此夕,寿汝酒盈卮。”
蔡一鸣领养的儿子,到6岁时因病去世,蔡一鸣悲痛地写了《哭亡儿还洛》七律两首。其时蔡一鸣在南京。诗中说:“欲将埋骨先茔侧,泉下相依有母孙。不孝不慈我万死,两从客里赋招魂。”
1937年12月,徐碧君去世,蔡一鸣悲痛地写了长诗《悼亡》:“一场短梦竟如烟,贫贱夫妻十二年。我已风尘感迟暮,何时同穴伴长眠?前岁还家七日期,酸辛怕诵哭儿诗(予于前岁儿殁时,曾成诗四绝,不敢教室人知之,恐其倍增伤感也)。那知古渡登程日,便是今生永诀时。”诗比较长,此文不一一引了。从诗中可以看出,蔡一鸣对徐碧君是深深地爱着,诗中流露的情感是悲天动地的,对徐碧君他爱得如此深切,如此情缘,对他一辈子都有了深深地影响。
蔡一鸣在1939年与诸暨的章雅琏结婚后,第一件事,就是带章雅琏到徐碧君墓上祭拜,他为徐碧君写了最后一首诗《携雅琏之上桥展碧君夫人墓》,诗中写道:“天涯到处尚烽烟,鹤俸何曾营墓田。家室隆衰应系念,可堪忧患已中年。俯仰空教拜窈窕,松楸寂寞柳条青。欲将心事殷勤语,恐有山灵来窃听。”所谓展,是指:瞻仰,宋王安石《上徐兵部书》中有“展先人之墓,宁祖母于堂。”还有展拜,展敬,均有此意。

据有关资料,徐碧君永嘉碧莲人,其父迁居永嘉县城打锣桥(今温州广场路东段),开设徐协顺钉鞋店,有店面三间。徐碧君自温州女子中学(校址在今县学前温州军分区)毕业。任永嘉县教育科员,国民党永嘉县党部妇女委员,参加温州地区国共两党合作会议,1935年当选为永嘉县妇女理事。
2019.9.17.夜
古梁,原名邬浩良,2014年出版专集《武义历史钩沉》;2016年出版诗文集《你好,我的蓝天白云》;2018年,出版《古梁诗文集》。民间文史学者,现任中华明招文化学术委员会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