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记曹金榜先生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出自《金刚经》近日读我师曹金榜先生所著《心灯》内心颇受触动,有豁然开朗之感。师云其年轻时,性格偏激,情绪易受外界干扰。有朋友赠《金刚经》,置于书架,不曾翻看。偶整理藏书,又见《金刚经》故随手而翻阅,读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有顿开之感,往日纠结、痛苦、忿怨等瞬间烟消云散,畅快淋漓。故虔心禅学,今内心澄明,无碍无求,慈悲欢喜。
前年在武氏太极拳《姚继祖宗师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活动中,偶遇曹师,近三十年未见,百感交集。遂登门拜会曹师。师赠我其所编著作四册《心灯》《传灯记》《邯郸佛教誌》《禅拳》,嘱咐我继承武学潜心修行。师问,有无练习大杆,余惭愧道,由于所居环境所限,未能练习。师听托辞,亦不再深问。各派武术都有练习大杆的的传统,以太极大杆最为有特色,以激发修炼者功力。大杆多以白蜡杆制作,最长的约4·3米。非训练有素者,不能得其要。武氏太极大杆传有十三杆和绷、挑、合、按四法。练大杆也称抖大杆。所谓抖,绷挑合按一气呵成。一般壮年武者,抖四米三的大杆,一侧抖一百下已经很吃力,出类拔萃者也不过单侧五百下。而曹师在年近古稀时仍一次可抖一千六百下。简直不可思议。我问其缘故,师云,在刚抖之时用功力,抖至忘我则不知其累,反轻松自如,如手中无物。此皆心无旁骛,入定超脱所致。我深以为敬。今曹师年近八旬,时而也抖大杆,然多以静修为主。问及禅修佛法,师讲道:“武者多性格暴烈,当以文教。修心以安,然修心不易。修禅十载,一次骑车出行,一摩托车违规将我撞倒,幸多年修习未有所伤,爬起来,驾驶摩托者已逃得无影无踪。遂顿生无明火,即生怨愤。然而转念间修行者当时时以慈悲为怀,当常察己心。无明即除,遂为骑摩托者祈福。佛经云:如能转境即是如来。人生善恶在于一念之转。”师又开示道:“学习武术,修习禅法,不只在打坐练拳的时候,要将修行延续在生活的各个层面和每一个时刻。所谓君子时中,修者也要时中。我将毕生所学武学和悟到的禅法,写入了《禅拳》之中,以武载道,以武修行,要事事揣摩,要时时修正心性,消除心中障碍,去除我执,破除无明,方能领悟其中三昧。”师言传身教,铭刻于心。
临别曹师送至楼下,嘱我:“学无止境,修无止息,唯诚心可至。”曹师目送我离去,我眼中一阵潮湿。此时满天星斗,月牙悬空,漫步在街头,心如星空,浩然敞亮。
一别三载,常念曹师,唯不断精进,方不负教诲。故赋文以记。聊表此心。
清悟子
2019年9月15日于清悟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