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互鉴 98
文/三木秉凤
中华文明能否带领人类社会走向大同文明?中华文明是否具备为天下谋大同的担当精神?中华文明是否具备统合人类文明的能力与实力?诸如此类问题,国人勿疑,民族勿疑,天下勿疑!千万年有多少人类文明都成为时空隧道的匆匆过客,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爱琴海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玛雅文明,这些文明早已成为人类文明历史的过往云烟,曾几何时?以科技文明引领下资本主义文明辉煌世界二百年,如今正日落西山!科技文明是个双刃剑,因为科技文明属于术数文明,科技文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对矛盾,它不可能永远推动人类文明走向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正确方向!中华文明自古以道御术,中华文明中的道性思想、规律性思想、道义性思想是其它各类文明难以企及的!饮水思源,让我们逆流着资本主义文明和社会主义文明逆流而上,去追溯两种文明的根生之源,才能对两种文明融入中华文明后做出最基本的归属定位。在前面章节中,对于资本主义文明起源、发展以及引入中国的过程做过详细探索,本章再对社会主义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进行探索。
我们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苏式社会主义发展而来,而苏式社会主义源于科学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中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来源于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部分思想源于柏拉图所著《理想国》。古希腊时期,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著有《理想国》,它是西方传统政治思想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书中他“鄙视个人幸福,无限地强调城邦整体利益和国家正义,并认为一个好的国家应该具备智慧、勇敢、自制、正义这四种德性”。最具关键之处,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设计了一套政治蓝图,既带有乌托邦的理想色彩,又有阶级统治的痕迹。该书对西方政治思想产生了难以估量的正面影响。
16世纪托马斯•莫尔著有《乌托邦》一书,它是最早将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之国与欧洲社会不公现实产生冲撞后而形成的政治理想性著作。在文艺复兴思潮中人文主义氛围的影响下,莫尔同时代有相当一批人在探索这种乌托邦思想,但莫尔却是空想社会主义的第一奠基人。而 “社会主义”一词是19世纪初由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者之一的圣西门提出的,其它两人空想社会主义学者为傅立叶与欧文。而“共产主义”一词源于中世纪拉丁语中的“市民公社”。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准确译法为“乌托邦社会主义”,这些思想在19世纪初期曾广泛流行于西欧。
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约三百余多年。16至17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了“实行公有制”、“人人劳动”、 “按需分配”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但对“乌托邦”社会主义的设想还仅仅是粗糙而简单的轮廓,仅仅属于乌托邦思想的雏形阶段。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开始对社会主义进行理论性探讨和论证阶段,他们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进行了坚决批判,认为私有制引发经济发展与分配上的不平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进而导致政治人权上的不平等。空想社会主义者主张以农村公社和手工工厂为原型,在封建制度崩溃之后建立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 。19世纪三、四十年代,空想社会主义发展达到了顶峰时期,由于英国工业革命迅速波及欧洲,资本主义在欧洲大陆迅猛发展,同时资本主义私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天下,这时期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政治制度和道德观念进行了猛烈批判 ,在理论上,他们提出政治制度的基础是经济基础,指出私有制会产生阶级和阶级剥削,不是人类文明的理想社会,并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主义制度,在空想社会主义概念上,他们试图建立“人人平等,个个幸福”的新型社会,但他们不能揭示资本主义内部的根本矛盾和矛盾推动的社会发展规律,他们没有看到阶级斗争,也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没有阐释无产阶级通过革命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与斗争过程,所以他们所阐述的社会主义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社会主义。
十八世纪中叶,当无产阶级成长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独立的政治力量,就迫切需要有一个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来代替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科学社会主义是欧洲一切文明成果的结晶。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逻辑思维形式,在批判历代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即剩余价值规律学说。马克思将空想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曾经首先在巴黎公社试点,巴黎公社失败后,科学社会主义的坚定践行者是列宁,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大家公认的时间是“苏联社会主义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烈宁主义”,其实清末早期留学欧洲的中国学生已经注意到了巴黎公社的失败教训和《共产党宣言》的内容。而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而中国新文化运动发生在1919年,十月革命之前新文化运动就已开始蕴酿了,新文化运动的本意是学习欧洲开展一次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把中国百姓从蒙昧的封建思想中解放出来,其宗旨是: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但由于苏联十月革命的成功,陈独秀、李大钊等领导的新文化运动的任务也由开始宣传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变成了宣伟马列主义思想。所以新文化运动实际上是宣传西方的资本主义思想及社会主义思想的双重性质的运动,目的是让人们从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思想中摆脱出来,向西方世界学习各种先进思想,也可以说新文化运动孕育出了社会主义文化的萌芽。
其后,中国早期共产主义小组(有的称谓马克思主义小组)成立。1920年8月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参加者有陈独秀、李汉俊、李达、陈望道、俞秀松等,陈独秀任书记,1921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从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在欧洲、苏联及中国的传播历程看,中国社会主义文明最初是以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式逐渐扎根建立起来的。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历经艰难险阻,从国共两党的二十年路线斗争到新中国三十年科学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从改革开放之初“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从资本主义文明与社会主义文明共同融入中华文明之中,到中华文明带领人类社会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舞台。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正协同中华文明担负起构筑人类大同文明的重任!构筑大同社会曾是中国古人的梦想,如今已经变成遥而可及的理想!科技文明与中华文明无缝结合,正推动人类文明朝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的正确方向前进,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新型人类关系正在中华文明的推动下互鉴着、萌芽着、构筑着,中华文明在海纳世界各类文明之后,正阔步走向世界文明舞台的中心。
三木秉凤先生,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于2017年 2月以微信文化群的形式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文化队伍,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我们文人的责任!
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