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钩沉)
蔡一鸣的诗路历程(十九)
蔡一鸣师范毕业后,当了两个学期的小学教师,然而他并不满足现状,不愿坐冷板凳,年轻气盛,并抱有“自命不凡的气概”。于是大约在20岁时他奔走于沪杭之地,以求人生发展的道路。这一年他第一次到杭州,并写了八九首诗,从诗中我们看到了年轻的蔡一鸣对前途是彷徨而无望的。
蔡一鸣到杭州的第一首诗是《湖上对月有怀》,他在诗中说:“晴日黄昏后,堤边汗漫游。偶思今夕月,还照旧时楼。鬓绿风吹乱,灯红酒未休。家乡如此夜,料得说杭州。”蔡一鸣平生第一次来到西湖边,傍晚时候他漫步在湖边,看见灯红酒绿的世界,想起自己的家乡,还有什么理由去评说杭州。这大概是他对杭州最初的看法,今夕月照旧时楼,他显得很无奈。
在《观鱼》一诗中,大概是今“花港观鱼”的景点,诗中说:“坐数游鱼听晚钟,惠庄濠上语从容。只怜潭水无三尺,未必春来便化龙。”蔡一鸣在观鱼的同时,他想到小小的潭水无三尺之深,这些鱼在来春能化成飞龙吗?从中寄托了对人生的厚望。
《中秋后三日,乘醉踏上吴山绝顶,遥望江湖,慨然有作》的诗中,我们可以得知他是秋天到杭州的,他在诗中写道:“直上高峰醉半消,西泠何处不瓊瑶。纷飞鸟雀应相笑,如画笙歌岂见招。乡思每生秋夜月,名心未死浙江潮。酣吟欲共星辰逝,碧水长天入望遥。”吴山是杭州城中的一座名山,其西临西湖,东频钱江,登临其上,山光水色,让人浮想联翩。蔡一鸣酒酣之后,登上吴山,醉意大消,他借江山之胜,感概人生犹如浙江潮奔腾不息,遥望碧水长天都在眼前奔来,此时他对人生前程充满了希望。
我们现在不能考证蔡一鸣这次杭州之行待了多长的时间,到底有没有找到人生发展的前途,这在他的一首长诗《湖上留别》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千里匆匆去,萧然剩一身。湖山曾管领,风月证前因。”诗中他概叹道:“鼙鼓边城急,家书催我频。他乡何足恋,归路未迷津。”看来他在杭州没有找到实现人生理想的去处,而此时家书频频催他回,最后他只有叹道“寒梅千万树,花发为谁春。”从这里,可以知道杭州已是入冬季节,蔡一鸣也在杭州待了几个月了,而这一切,花发能为我春吗?诗人对前程非常迷茫。
离开杭州时,蔡一鸣写了《归途感怀》一诗:“元龙不作逋仙隐,飘泊天涯独往还。多事庄生曾梦蝶,何渐灵运也看山。果知豪气无余子,岂合沧江老闭关。只恐故园猿鹤笑,归来依旧一身闲。”诗中所说的庄子梦蝶,谢灵运也没有看山而惭愧的典故,来说明这一趟杭州之行,蔡一鸣是失望的,回家依然一身闲。
这一次杭州之行,是蔡一鸣第一次远行,在以后的岁月里,他多次到杭州,尤其解放后全家迁到杭州,他写杭州的诗越发多起来,而且每次写杭州风光的诗,都寄托了他不同的思想。
2019.9.16.夜

古梁,原名邬浩良,江苏无锡人,生于1947年。1954年全家迁入浙江武义县。1994年版《武义萤石志》为编辑;2010年版《武义县志(1985~2005)》为副编审;2015年版的《武义财政税务志》为编审;2017年版《武义交通志》为顾问;2011年至2016年与人合作,创作了《寻访武义古村落》三册,近100多万字;2014年出版专集《武义历史钩沉》;2016年出版诗文集《你好,我的蓝天白云》;2018年,出版《古梁诗文集》。民间历史学者,现任中华明招文化学术委员会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