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好儿
执行主编:尚开
编辑:美丽的地方、上官书画坊 上官龙玉、汉屋、戴国樑、聂兰军、王保翔
刊头题字:山水悟道 黄莽
特邀中诗协文化传媒 艺术顾问:山水悟道 黄莽
图片、动态图:来源于网络
照片由作者本人提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所有版权 归诗词文苑学社所有,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走进深山探“朽木”(原创)
作者:颜远振(湖北)

“深山朽木”,六十多岁,板寸发型,鬓发梁霜,面庞清瘦,肤色黝黑,双目炯炯有神。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短短几个月,已刊发了十几个诗词个人专辑;在群里,天天能看到他与诗友们互动的踪影,给诗社和诗友们刻下深深的印痕。

而被文苑诗社评为优秀会员的他,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愿诗友们随着我一探究竟。 “深山朽木”,本名胡学华。从这个网名中,我们就能读出些许内容。巍巍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群山环抱、树木郁郁葱葱的天堂寨一一国家级旅游景区就座落在湖北省罗田县境内,而主人公就出生此地。

而“朽木”,是为老矣,更为自谦。岀生于山青水秀的幽雅环境里,按说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人生的一种幸运,而主人公的命运却极其悲惨。小学没有读完,就因家境贫寒而辍学;十四岁前,父母因病先后离他而去。

从此,懵懂少年,独撑门户,孤灯相伴,柔嫩的肩背承担了太多的生活重负。 然而,扼运却没有击垮少年,艰难困苦更磨砺了其自立自强的意志品格。在那面朝黄土背朝天、靠挣工分糊口的日子里,“读书无用论”满天飞。天资聪颖、酷爱读书的他,却在书籍中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寄托,就象饥饿的人见到面饱一样,大口大口地吸吮着知识的甘泉。

白天,他和大人们到农田干活;晚上,他借着油灯苦读。 那时,因“文革”影响,当地不少书籍,被视为封资修大毒草无情焚烧,民间藏书极少,学习书籍十分匮乏。于是,他到处借书读,有时甚至跑十多里山路去借书。借到书后,便如饥似渴的研读,经常学习到深更半夜,锅底烧糊是常有的事,下雨天更是他读书的黄金时节。

就这样,他借了读,读了借,几年下来,他先后读完《教子经》、《千家诗》、《唐诗宋词三百首》、《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大量诗词典籍,作了大量读书学习笔记,而且很多篇章诗词都会背诵。

后来,不论是入伍当兵,还是转业到石油行业工作;也不论是驾驶汽车野外执行任务,还是当文书劳资员、机关党政办主任,几十年来,他都没有放松过自身学习与修养,每年都要完成大量文字材料及论文,其中多次获奖。

我结织深山朽木老师,是在1978年转业到江汉油田运输处,我们分在同一个单位,既是战友,又是黄冈老乡。结婚分房时,同住一个单元楼上楼下,几十年结下深厚友谊,也算挚友。

前几年,我在北京带孙子,他在华美小区带孙子,一晃几年没有谋面。这两年,因伺奉老人,我们夫妻俩返回江汉油田,老胡因孙子即将上学,也搬回了老房,我们同住一个小区。 因数十年的情感,特别是共同的兴趣爱好,我们又走到了一起,加之退休后,闲暇时间相对充裕,各自又重拾兴趣爱好。

我呢,写点“老干体”,忙忙歌曲创作;老胡则诗心不老,寄情山水。但让人刮目相看的是,他不论是写故乡、写油城,还是写军旅、写诗群,他的诗词,极具汉唐风韵,又有明词风范,融古风楚韵寓现代意境之中,读后如品佳酿,滋滋有味;若饮茗茶,余香环绕。他的诗,大气、清新、灵动、向上,饱含深情,充满正能量。

如今的深山朽木老师,每天总是乐呵呵的,走路带风,步履铿锵有力。每天早晚接送孙子上幼儿园,兼当家政主力,有点闲空,打开手机,与诗友们交流互动,到晚上夜深人静时,便于诗圣词贤神交,甚是惬意。

采访时,我不竟问他:“每天忙忙碌碌的,累不累?”他答道:“我现在充实得很呢!每天有使不完的劲”!他常说:“对文苑诗社的知遇之恩,没齿难忘,铭记于心,当涌泉相报!”这也是他一贯的为人性格。

不知不觉已到下午接孙子的时间了,我立即终止了采访,准备起身告辞,他立马握住我的手,脱口而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足见其运用古诗词的娴熟与功底,真服了!祝愿深山朽木老师永葆青春、诗心不老,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 (2019年9日12日于潜江)

作者简介:
颜远振,男,汉族,1955年生,湖北麻城人,军人出身,中共党员,现为中国石化江汉油田退休职工。为人正直,热爱学习,爱好写作,累计在国、省、地级报刊发表各类文章数百篇,并多次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