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月——道不尽的人间情
文/寒 冰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被誉为咏月词千古绝唱的苏轼《水调歌头》,以月起兴,以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为感情基调,围绕着中秋月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纳入了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之中,映射出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心绪,发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人生喟叹。
千百年来,在我国传统的四大节日——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中,中秋是最富有诗情画意、最具人情味、最令文人骚客倾倒的节日。观中秋之月,你体味的不仅仅是乡愁,还有相思、相念、相恋之苦,更有团圆带来的欢娱之乐。读中秋之诗,你会感受到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倾心向往。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这是李商隐的一首孤寂、凄美的咏月诗,具有浓重的伤感情调。自儿时起,嫦娥奔月的故事就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遗憾。我一直没有搞懂,嫦娥为什么不享受人间的美好生活,而要偷食长生不老之药,飞入广寒宫,过起夫妻分居的清苦生活?难道是为了“神仙”的虚名,抑或是移情别恋,看上了天宫中的什么元帅、大将?连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的女儿七仙女都因羡慕人间的美好而下嫁了董永,为什么嫦娥就没有守得住“凡心”,起了“仙心”?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的这首《阳关曲.中秋月》小词,虽然写的是与其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但也抒发出不久即将分手的哀伤与感叹。前两句以景起兴,后两句直抒胸臆,道出了“此生此夜不长好”的人生感叹,“明月明年何处看”的无奈离愁!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的这首《十五夜望月》前两句写景,给人以空明、素洁、清冷之感,使人沉浸在清美的语境中,后两句没有正面写自己的思亲之愁,而是用疑问句式,委婉地道出了绵绵情思——今夜人人都在望月,但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因境、因人而异,有喜有悲,有苦有甜,有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有对现实的无奈长叹。
“平分秋色一轮落,长伴云衢千里明”、“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次日应惆怅”、“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千百年来,人们为中秋夜、中秋月写下了无数壮美、凄美,欢娱、惆怅的诗篇,年年岁岁月相似,岁岁年年情各异。
月光融融,洒下一地清辉;玉盘皎皎,引出万缕情思;一纸月华,演绎了无尽的悲欢离合。
让我们“举杯邀明月”,细细地品味人生的奥妙,慢慢地咀嚼生活的真谛吧。
作者简介:
寒冰,原名仲金瑚,甘肃会宁人,大学文化,地质工程师,从小爱好古体诗词,曾在国家级、省级报刊杂志发表诗词、散文、杂文、科技论文、集邮文章等百十篇。
审稿:都市头条中国文学社散文主编禾之晓
投稿邮箱:758774822@qq.com
联系微信:a13618258998
《都市头条中国文学社》编委成员:
顾问:刘杰(与海子同时代的先锋诗人,著名诗人和策划家)、周瑟瑟(著名诗人与作家、卡丘杂志社长)、马俊华(暮雪诗刊执行主编)、廖望月(诗天子诗刊创始人)、倪进宝(龙盟诗社创始人)、罗晖(年度中国诗歌选主编,著名诗人)、晓渡(安徽诗歌主编)、荒村(大平原诗刊主编,中国民间诗歌读本主编)
总策划:彭永征
总编:走出象征
小说主编:梁测
散文主编:禾之晓
诗歌朗诵主编:柳音
特邀编委:
法律顾问:刘明
继续招聘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