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 是一枚弯弯的月
母亲的眼角眯成了线
那弯弯的背 被岁月压碾
乡愁 是一条弯弯的河
父亲的皱纹皴开了花
那厚厚的肩 被担子压扁
乡愁 是一把弯弯的镰
满坡的谷子低下了头
那饱满的谷粒 承载了父母的百年
乡愁 是一根尖尖的刺
惆怅的心脏植入了忧伤
我无力自救 任愁绪在黄河里翻滚
乡愁 是一团解不开的结
我走不出她的纠缠 独坐愁城 四面离歌
在执念的夜色里 我瘦成了一弯下弦月
乡愁 是一坛窖藏百年的烈酒
醇厚了流年的记忆
韵开了漫山遍岭的野杜鹃
乡愁 是一首经典的老歌
在岁月的沧桑里
下了一场思乡的春雨
摇落了原上冰冷的泪滴
点评:
1、关于主题。诗题中“一枚弯弯的月”与诗的后七节脱钩。用“乡愁”就够了。乡愁这一主题太经典了,写这个题材的不下上万首,最著名的莫过于余光中的《乡愁》,他在海峡两岸的背景下才出名的。由于诗的发展,如果把他的《乡愁》放在现在创作,名气也没这么大了。因为当下写乡愁不可能用“乡愁是xⅩx”的句式了。乡愁,广义讲就是故乡。狭义讲,是一种思念。现在要突破这一主题,必须要超越过去的经典,因此,难度太大。
2、关于内容。你的诗每一句都没有问题,甚至每一节也问题不大。且有些句子比较出彩。我前面说了,“乡愁是xX”的句式要回避,因为前人用过,再者,你用的过于频繁。每节三四句中,就占了一句。另外,诗讲究有内核。即灵魂。你究竟要表达什么(即过去的文章中心思想)。每节写的都是乡愁的内容,但表达的主旨比较模糊。具体讲,第一节写母亲,以月之弯喻背之弯(艰辛)。第二节,以河喻父亲。而厚厚肩被压扁与河的特征没任何瓜葛。诗的隐喻或通感(意象)一定要有共同的属性。第三节写的是丰收的艰辛与厚重。与一,二节有点逻辑联系(父母劳作的艰辛)。第四五节写的是情感纠结。诗讲究跳跃,但跳的时候有一根隐线牵着,即藕断丝连。从父母劳作跳出了“她”。第七节写酒,第八节写歌。酒在乡愁里多指思念。歌在乡愁里多指故土难忘。由此观之,每一节没有一根主线穿插,形不成内核。
3、关于建议
首先,诗先从短小入手,这样易拿捏。其次,选点要小,选材要细。就这首而言,只需表达父母的辛劳或对故乡某一种东西的留恋即可。再次,语言要陌生化。别人用过的格式不用,别人说过的不说。即使要说,也要翻新。少用修饰语,多用动词,让诗有骨感。不要让句子胖乎乎的。便于留白,增加语言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