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随笔
作者:道之
说到爱,我就想起古代的才子佳人的故事,《西厢记》《桃花扇》《长恨歌》。
说到爱,我就想起钱钟书,沈从文写给恋人的情书。
说到爱,我就想起少年时看的《天仙配》《阿诗玛》《孔雀公主》等电影。
从这些小说故事和电影里我总结到:真爱不怕好事多磨,不怕艰难坎坷,真爱给人以力量,给人进取的能抵御磨难的决心和勇气,在所有的关于爱的故事里,结局就两个,有情人终成眷属和棒打鸳鸯酿成悲剧。
无论是团圆的喜剧还是分离的悲剧,那些爱的过程让我们感到美好,从而我觉得爱是一份珍贵的财富,没有爱的人生就是贫乏无味的,真爱是携带正能量的光芒,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有爱的能力未必能得到真爱,没爱的能力也不一定没有被爱,爱的获得没有必然性,更多的来源于机缘巧合的偶然性。
这都是受到复杂多变的客观现实的牵绊。
有的人感觉幸福,有的人感觉不幸,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古今中外的作家们给今天的年轻人写了太多的关于爱情典范的故事,可是我发现身边的很多人越来越不懂得爱了,越来越缺乏爱的能力了。我也思考过是不是当今社会物欲泛滥,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导致精神走向的扭曲。
我们耳闻目睹了那些寻花问柳的纨绔子弟的风流韵事,我们见惯不怪那些娇媚轻佻破坏别人家庭的第三者的虚荣女子,我从不认为他们懂的爱和有爱的能力。
爱是建立在真善土壤的坚实的基础上,才能开出散发芬芳气味的美的花朵,我们凡人也许容易忽略“真善的土壤”,但绝对能嗅到那美的芬芳和鲜亮的美的色泽。
付出爱又得到爱的人绝对拥有幸福快乐和健全的人生。可现实生活中,圆满完美的爱情和婚姻却依旧罕见,在男女的相爱结合中,总有这样那样的欠缺和烦恼,物质条件的介入使精神的爱恋总掺杂着苦涩酸楚的味道。
没有爱的人是可悲的,没有爱的人生是贫穷的,他的生活单调空虚自不必说,没有爱的人缺乏灵性 ,也缺乏奉献精神,是石头心肠,谈不上有什么人格魅力。
也许他是一个吝啬鬼,守财奴,独裁者,他爱钱爱权爱美女,对女性的占有不是出于爱,而是出于享受。
这样的人也得不到别人的爱,所以说他在精神上是贫穷的。
爱首先表现的特质是奉献精神,主动付出,不求回报,心肠柔软细腻,懂得自尊自爱和关爱他人。
现在有一些三十岁左右的青年找不到对象,父母很着急,也是干着急,经常有熟人托我帮她的儿子介绍对象,我觉得奇怪,男孩家境条件不错,也上个大学受过高等教育,怎么到三十岁还要别人张罗对象?
我问了她儿子的情况以后觉得很难,勉强牵线搭桥,终没有结果,分析原因,这一类很普遍,现在有些青年都以自我为中心,性情木纳,不善表达,沉迷游戏和碎片化信息阅读,不热衷于社交,跟外界接触少。没有才华,思想幼稚,见了长者连最起码的礼貌性的尊称都没有。总而言之,没有风度和气质,没有优雅的谈吐,最起码的待人接物的道理都懵然无知。
完全沉溺在自我的小世界里,怎能讨得女孩子的欢心?青年人没有朝气蓬勃的精神,萎靡不振。
我常想,爱是兴奋剂,能激发年轻人的活力,没有爱和被爱能力的人生是一团死水,没有活水的注入,也没有春风的吹拂,久而久之连自己都厌烦自己了。
有一个小同事追求我的一个小老乡,给她送花送口红,天天买好吃的,但我的小老乡觉得他不沉稳,幼稚天真。虽然他家境条件不错,可自身修养不够,他的富裕的家庭条件并没有给他的恋爱上增加筹码,假如他有才华,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口吐莲花,我想我那个小老乡会爱上他的,所以家庭条件好的也未必能得到想追求的女孩。人的修养不够,才华不出众,往往只能单相思。

我很为这个小年轻感到可惜,他如果会像拜伦一样像他的心上人表白,我相信他很快就可以得到她的芳心。
我的小老乡说,为何电影电视里的那些青年都那样英俊潇洒,风度翩翩,言谈举止高雅有趣,现实生活中就不容易看到那样的小伙子?!
我说电视电影里的是艺术形象,是艺术家们加工塑造出来的人物,如果现实生活中的青年人人都有一颗艺术的灵魂,恐怕少男少女们都不会为找不到心上人发愁了。
可惜现在身边的很多青年无聊的闲谈,油腔滑调的玩笑很会说,说点有意味有内涵的言语,便肚子里没墨水了。
作者简介:周道芝,笔名:道之,网络昵称:道之轶事,爱好:阅读经典,看老电影,旅游,写作(体裁很杂,诗,散文,杂文,小说,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