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山峦 看见春天
---从杨继超的作品中感受诗的力量
文/张丽梅
三年前一次偶然的聚会上,朋友给我推荐了诗人杨继超的作品,他说,好好品读一下,你一定会重新爱上诗的!我答应着,心里并不以为然。没想到,打开杨继超(长风当歌)的博客,我竟在不知不觉中熬了一个通宵,看完了里面所有的作品,许多诗让我一边看一边忍不住轻声诵读。我欣喜的发现,正如朋友所说,在乱象横生的诗界,还有一些真正的诗人在坚守,还有股股清流正在汇聚。
杨继超,笔名易水、长风当歌,新疆作家协会会员,常年在诗刊、文学报刊及网络平台发表作品。他的诗,语言质朴、凝练,通俗易懂,意境优美动人。他的笔下,世间万物生命旺盛,形与神在诗中浑然天成,多首诗的开篇代入感强大,可以很容易的感受到诗人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他以诗人的情怀,用诗性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动人的意境,歌唱祖国壮美的山河、四季的景色,歌唱爱情、歌唱生活。
来看诗人一首《乌镇》:水面爬满苍老的细纹/船后摇橹的欸乃一声/拨开浅白的晨雾/桥前的流水瞬间就绿了∥ 雕花窗棂背后的故事/一点点清晰∥木船划过水的肌肤气如兰的女子/眼波流转/那回眸的一笑/吴侬软语落在水面/ 有密宗的香糯/有菱角的甜脆/这一脉春水顿然失色∥青瓦白墙鳞次梓比/只有桥与桥/才能让心相通/河岸边还能打捞起/唐诗里月下的那一片捣衣声/这阳光现在柔软到极致/ 可以酿出一窖江南的女儿红/用青花的瓷坛埋在心里/ 让人醉到错过回家的路 。
你去过乌镇吗,这个被誉为“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的古老的江南水乡,游客们形容它美的“让人惆怅”“让人迷失”“让人绝望”,但有谁会能透过这些空洞的词句,想象出乌镇的美呢?
“水面爬满苍老的细纹/船后摇橹的欸乃一声/拨开浅白的晨雾/桥前的流水瞬间就绿了 ”。杨继超这首诗,用最具乌镇特征的流水和乌篷船开篇,“拨开”,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动词,我们就走进了烟雨朦胧的江南水乡。
沿着“瞬间就绿了”的一脉春水,伴着“吐气如兰,眼波流转,回眸一笑,吴侬软语”,令一脉春水也顿然失色的女子,诗人引导读者穿行在乌镇这个“十步一座桥,百步一亭阁”的世界里,鳞次梓比的青瓦白墙,雕花窗棂背后的故事,河岸边还能打捞起的“ 唐诗里月下的那一片捣衣声”,在这连阳光也柔软到极致的水乡,捧着那青花瓷坛的女儿红,谁能不醉到错过回家的路。
《乌镇》整首诗无韵律,无华丽的词藻,诵读起来却一样流畅、上口,不用将乌镇的景致一一道来,喜爱、赞美、留恋都融在诗人的笔尖,寥寥数语,就带着读者穿过了一个引人遐思、令人神往的古老水乡,旅程结束了,品诗的人还在意境中流连忘返。
再看诗人的组诗《为大地歌唱》中的几个精彩片段:
“麦浪从身边涌起/一直起伏到麦田的那端/成熟的麦子/象爱人一样低着头/如此温柔的贴近我/让我感受大地脉搏的律动”《麦子熟了》“垛起的麦捆/在摇晃的马车上沉睡/晒场上空飞扬的麦粒/飘着金灿灿的麦雨”《麦田》“土地饱满的精血/生机勃勃/ 这是父辈们 /留给我们点燃生命的火种/遍体金黄/如同我们的肤色/一面骄傲的大旗/覆盖秋天的大地”《一粒麦子》诗人笔下,麦子被赋予了生命,每一粒都充满能量,充满情感,你会不由的跟着诗人的指引,从爱人一样温柔低头的麦子,看到涌动的麦浪、沉睡的麦捆、金灿灿的麦雨……这一派丰收的景象看上去真实而亲切,顺着这一幅写实的画卷,麦子凝成诗魂。有多少人描绘过麦收,又多少人看过麦收的场景,却很少会有谁的情感聚焦在一粒麦子上。而这麦子,它的确是土地饱满的精血,是点燃生命的火种,它和我们有着相同的肤色,它是如此的生机勃勃!读到这一面大旗骄傲的覆盖秋天的大地的时候,品读之人,怎能不被这世世代代养育了我们的生命、赋予了我们生活激情的麦子感染、触动,怎能不跟着诗人的节拍,一起为大地歌唱!
杨继超的诗里,没有现在的“诗人”们喜欢摆弄的那些思维无限跳跃的所谓“诗技巧”(那些文字游戏每每看得读者一头雾水)。他的诗“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他用看似朴实的“白话”,提炼着日常情、景、物中蕴藏的美,让读者在不经意间就被触碰到,被感动,被启发,文字功底的深厚令人叹服。
现在,我们来鉴赏一下《1706年的仓央嘉措》的开篇:“题记:若非死别,绝不生离。——仓央嘉措诗
鹰隼的影子压低暗淡的天空/一弯残月走进乌云不见踪迹/八瓣的格桑花干枯如柴/雪地里的足迹瓣瓣泛香”这是诗人杨继超纪念仓央嘉措的一首诗。喜爱仓央嘉措的人都知道,1706年是仓央嘉措离世之年。“若非死别,绝不生离”,先是被这个题记震撼到了,接下来的四句话,诗人用“暗淡、残月、乌云、干枯”这极普通的几个词语,衬托起雪地里瓣瓣泛香的足迹。
苍茫、伤感,渐行渐远的背影……一幅意境幽远的油画,不由看得人黯然神伤。
如同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一个好的开篇,会立即勾起读者看下去的欲望。这首句句融入了不忍、不愿离别的哀伤的长诗,读的我满心的惋惜和惆怅,也让我一下就记住了1706,那个永远的仓央嘉措。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诗人杨继超非常善于在喧嚣的尘世里,发现美,捕捉美,传递美,他的《开着蓝花的贝母》、《野罂粟花》、《秋天的白桦树》、《夏天的记忆》、《另一条河流》等等,一样的笔调动人,意境优美,首首值得品味:品味诗人字词灵动的组合,品味诗人对美好生活深情的赞美,品味诗人传递的激励人心的正能量。
从诗人杨继超的作品可以看出,他的创作,一直遵循着用诗引导人,激励人,让读者或被美好触动,或被真情感动,或被现实引发思考的原则,展现着诗的高雅,熏染着读者的文化修养。这,才是诗的力量的最好体现!
爱诗之人,都来品读、分享、推荐好诗吧,用行动支持杨继超他们这些还在坚守的诗人,让这一股清流早日汇聚成河、成海,打开山峦,让诗人和爱诗的人,早一天看见诗词的春天!

作者简介:张丽梅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健康管理师。早期作品发表于《短篇小说》、《幽默与笑话》、《新疆人口报》等报刊杂志,2000年辍笔。繁忙的工作之余,喜欢通过品读好诗,感受世间的真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