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著名书法家刘俊国正在观看书画家孙子国书法作画)
孙子国:大器晚成的书画家
文/上海袁德礼/黄诚专
我认识孙子国是和著名书法家刘俊国一道外出泰州旅游正巧在一辆车上。63岁的孙子国雷打不动,每天在家坚持练字绘画,既是在外游玩,照样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他的贤妻全程照顾好他的衣食住行,此行跟他接触,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吃好晚饭,联欢会上,著名书画艺术家刘俊国、曹瑞熊、孙子国、曹瑞祥当场吟诗作画写书法,将晚会推向高潮。

对于书画的好奇使然,于是,我趁这个出游的大好机会采访他。

孙子国自幼喜爱书法和绘画,1974年高中毕业后光荣地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部队,领导安排他搞宣传工作。退伍后任职于上海市公交三汽公司,担任团委宣传干事及公司旅游业务经理。2012年退休后,有幸进入甘泉社区学校学习书法和绘画,同时师从严华、刘渔存、王瑞昱等书画名家。通过导师指点和他自己的不懈努力,在书法和绘画方面逐渐崭露头角,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2012年,孙子国获得了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八级考级证书,同年加入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硬笔书法家联谊会。

2013年,他参加《海内外中国书画精品展》荣获书法金奖、绘画银奖。同年加入了世界华人艺术家联谊会,成为其中的一员。

2014年,他担任上海海天书画院院士,普陀区美术协会理事,普陀区书法协会会员,并加入上海新月书画协会,正式成为其中的一员。同年,他在甘泉社区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一手创办了“甘泉书画社”和“山水创作团队”,并担任了该书画社社长兼社团团长一职至今。

2015年,他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和上海中外文化艺术家交流协会会员。

2017年,他成为上海市徐汇区书画协会会员,同年,在天台山与陈伟杰大师进行绘画交流,得到大师的高度赞扬,受到当地报社的采访,刊登于《天台日报》上。

今年年初,他参加了由上海美术家协会应鹤光老师带队的“海墨书画院”,并且到仙居交流采风,受到应鹤光老师和当地同行的众口称赞。

在甘泉社区学校的教育下,在高源校长的领导下,由他本人负责的“甘泉书画社”和“山水创作团队”被评为“2018年上海市星级老年团队”。他和团队中的所有成员都由衷地感谢甘泉社区学校,为甘泉居民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搭建了相互交流的平台,培养出一批又一批老年书画爱好者,吸引了周边社区的居民慕名而来。甘泉的书画作品成绩显著,作品优秀,文化氛围非常好,月月出新作。

他还积极配合甘泉路街道和社区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带领书画社和创作团队积极参加社区公益活动,每逢节假日,写春联,送祝福,自费购买慰问品慰问社区孤寡老人。

为了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他将与时俱进,不断加强自己的文化和艺术修养。对于未来,他自信满满,相信,在甘泉社区学校的领导下,他们会越办越好!

谈到书画的贵贱,价格,孙子国更是滔滔不绝,他跟记者说,书画作品并不是说越贵越好,作为人生的灵魂“保健品”,书画作品并不像玉米、水稻那样容易种植出来。她是经过书画家历尽艰辛、千锤百炼的果实,需要细心,甚至是长期品味,才能知道书画作品背后的痛楚!

能成为一名成功的书画家,孙子国特别对记者谈自己的几点成熟的看法:
1、敢于割舍
作为一位书画家,不管单纯从事书法创作还是绘画创作,或是二者融合,都需要舍弃很多,重要的是,一定要拿出大量时间进行艺术探索。当别人已经睡觉或者还未起来之时,书画家仍在练习、探索。他们不是不想早睡,也不是早上不想多睡一会儿,而是在他们心中,他们已把书画当成最爱,而且爱得死去活来。
2、苦练苦学
孙子国说,有句话写得很好,那就是:书山有路勤为径,艺海无涯苦作舟。每一位书画家,都是勤奋之人。他们知道,在短短的生命过程中,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做一项自己喜欢的事业。因此,他们不敢浪费一分一秒,积极吸纳各种知识。在他们脑海里,无时无刻不关乎艺术,就是看体操、看比赛,仍可化作艺术哲思,帮助他们进行艺术创作。

3,甘于清贫
有很多书画家,在物质上,都是清贫的,但在灵魂上,是富裕的。他们也甘于物质上的这种清贫,但不甘于灵魂上的贫困。因此,他们非常愤恨那些炒作书画的人以及那些败坏艺术文化的人。如范曾,就是赚了几千亿甚至几十亿,他们都非常鄙视。因为,他们不想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就这样被那些爱金钱的人给扭曲了、败坏了。

4,迷茫的路
每一位书画家,都走在阶段迷茫的艺术探索中。艺术给他们前进的力量,又带给他们新的困境。有时,他们需要一位标杆。尤其在初学之时,为了找到一份好字帖或好画册,他们宁可省下饭钱或其他零用来购买。由于谦虚,他们不敢确定自己的艺术就是真的艺术。因此,他们一直走在寻找“真”艺术的道路上,在迷茫中坚持,在迷茫中探索。难怪有人说,书画,是一场没有尽头的修行!

5,甘愿劳累
当下中国的书画家是最艰辛、最劳累的。他们如果用书画来养家糊口,那么,他们既要解决高层次书画作品的创作问题,又要解决书画作品的销路问题。跑展会、跑拍卖会、饭局等等,都需亲自参与,苦不堪言,但又得顶住!

6,甘愿寂寞
寂寞,是每一位艺术家早期奋斗的敌人;寂寞,又是每一位艺术家后来创作的朋友。学习书画,必须走过寂寞、枯燥的时期,然后又从寂寞、枯燥中走出来,再走入寂寞、枯燥时期,否定肯定再否定,一步步往前走!因此,书画家非常重视朋友,他们懂得朋友的真正含义与分量。和书画家交朋友,一定是真朋友!
孙子国微笑着对记者说,当然,书画家的痛楚不仅仅如此,每位书画家都有自己的艰辛与痛苦。因此,每创作一幅作品,尤其是精品,都来之不易。您说说,书画真的贵吗?

至此,记者带着疑问说,我发现,书画大多都十分昂贵,书画真的能值那么多钱吗?

孙子国顿了一下,对记者说,我想跟你说的是:“给您一把手术刀,您自己切个双眼皮吧!给您一套针,您给自己针灸吧!给您一把剪刀,您给自己剪头发吧!给您毛笔、颜料、宣纸,您自己画吧。”人们什么时候才能尊重别人通过自己多年的时间、金钱、精力换来的精湛技术和渊博知识呢?
孙子国继续说,每个人层面不同,价值观不同,有人愿意买房,因为可以升值;有人愿意买玉石翡翠,因为可以升值;有人愿意买画,因为不管这个画家是否有名气,你今天买这幅画的价钱,多年后将再也买不到。随着书画家的年龄越来越大,绘画水平越来越高,相对的身体越来越差,时间越来越少,能创作的作品也越来越少,自然价格会越来越高。每行每业都有我们看不到的艰辛,你只看到一幅画,但是这幅画背后的付出你又了解多少?

书画家不是没有本钱,他们的本钱远远超出你的想象,他们用自己的一生精力和时间作为本钱,每天坚持研习,不怕枯燥,不怕平淡,日复一日的重复同样的事情。我们可以做个基本的等量换算,你从20岁开始上班,每个月3000元工资,一年就是36000元,直到50岁,你共收入108万;画家从20岁开始画,直到50岁,作品稍有起色,但还不一定有人买,他的前半生每月画5--8张画,纸+颜料保守安200元计算,一年2400元,直到50岁他不仅没有收益,还需要付出72000元,如果他没有选择绘画的道路,30年赚108万。
他说,选择了绘画,30年需要花费最少72000元,并且要承受家人朋友的不理解,生活的窘迫,世人冷漠的眼神,唯一陪伴他的只有孤单和寂寞,如果是你,你会用自己的一生去赌一个成功率只有5%,并且道路坎坷,艰难险阻,孤独寂寞的职业吗?我不敢,我想你也不敢,但是他们敢,也许直到去世,他们的画都一文不值,又或许某天一跃成名,这都是未知,因为不是你付出了就一定会有回报,有多少画家是画了一辈子,但始终卖不出去。你算算自己的前半生值多少钱,画家的成本就是多少。
孙子国越说越激动,画家为了创作一幅作品,需要徒步多久去写生,去到大自然充电学习。在这过程中的花费,难道不是这幅画的成本吗?很多深山里的生活,贫苦到你难以想象,但那种地方的山水,也是最天然最美的,他们不怕多少天吃不到肉;不怕每天登多少里山,哪怕腿再疼;不怕悬崖峭壁;不怕蚊子苍蝇布满纱窗;不怕跟壁虎同床;不怕孤单寂寞;不怕家人的惦记;不怕道路险峻,只怕不能创作出一幅自己满意的作品。您还会认为他们的成本只是笔墨纸砚而已吗?
书画家的劳动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劳动是一样的,只是劳动成果的表现形式与之有所区别而已。书画家的劳动成果,就是作品。他们的作品问世,有着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所付出的劳动往往是常人难以理解和想象的。所以我们说,讨画付钱,天经地义。这是社会文明的进步,也是对书画家们劳动成果的尊重。对于“无偿索画”的人,永玉老的那句话绝顶的好:“凭什么让我给你白画!”

写字画画实际上是一种劳动,而且还是不太一般的劳动,需要付出巨大成本,甚至冒着经年劳作而可能颗粒无收的风险。写了一辈子画了一辈子,到老了都没有正经摸到门道,也没能取得多少成绩赚到多少银子的人不在少数。画家书画家的作品便是劳动成果,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就有人开口无偿地索要这种劳动成果,并且一点也不觉得不好意思,你没有及时给,人家就反复催,好象你欠了他似的。试想,有人说:哎,某某,帮我写一篇小说吧,帮我做几天木工吧,你柜子里的衣服送我一套吧,你架子上的电脑送我一台吧。有这样的吗?
当然字画或其他文事的无偿创作也是常有的,比如公益善助,悦己知交,文朋诗友,往来酬谢等等。为寺庙书写的楹联、匾额,参与助残助学、赈灾慈善之类,或为开设文房、书店等营利很小的商店书写牌匾对联等,不收费用也算正常。但用于商业,作为礼品,收藏或投资以期升值,又或官家商家所求,明码标价,论尺论寸,也属正常。

书画家也喜欢钱物,非是仇富仇官心理,而是你过得远比他们滋润,钱来得远比他们容易,你赚大钱他们不眼红,就不兴他们也凭自己的些小技能赚个小钱么?你家书房比他们家客厅还大却没几本书可放,他们家书房比你家厨房还小而被书与纸墨文具充塞得拥挤不堪,有的人,你吃喝玩乐有人买单,过年过节桌上菜柜中酒有人送,开车加油不用掏钱,司机不用付工资,如此等等,白要一个贫寒书生的东西便没有道理。

孙子国继续说,我想能够画画写字的人大抵也是有能力去做一些赚更多一点钱的营生的,只因为好这一口,而放弃了不少能赚更多一点钱的机会。当画点画,写点字,对于别人有某种用处时,希望以此获得相应回报该是合情合理问心无愧的事。我认为那些毫无道理开口白要的人只是不懂得这种合理的存在,而不是对别人的劳动缺乏起码的尊重。

说到这,记者又忍不住问,那么说,你的画现在可赚不少钱了!

谈到艺术拍卖行情,孙子国对记者说:“我正好恰恰相反,我有我的退休金,我的字画从来不对外出售,只是喜欢书画而已,大多都是赠送亲朋好友。”

孙子国的坦诚与大度,让记者刮目相看。



(上图为书画家孙子国和他贤妻在一起)







作者简介:
袁德礼,1954年4月生于上海。现为《城市导报》创业人生、校园内外、终极关怀版面责任编辑、资深记者、专栏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30年来,先后发表上万篇各类新闻、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作品,累计1300万文字。出版过《武则天:一个女人的强权、沉沦史》、《百位老板谈人生》、《走访殡葬十年间》、《远航的心》、《女儿袁靓》、《在雨中我梦见本家袁崇焕》、《记者写天下》等书稿。作者曾在建筑公司、服装公司、团市委研究室、新闻报、劳动报等岗位上洒下过几多汗水。现为上海德礼传媒集团公司(国企)法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