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水禅心老师《无雨的季节》及复评与六月天老师、行者老师诗评咏

(一)无雨的季节
文/云水禅心
从早春到盛夏
寻不到雨的足迹。
听凤凰说你涅槃了
躲进了云里。
听不见你
在夜晚敲打我的窗棱
搁置了那篇
没有灵感的《听雨》。
你不来
谁能溅湿我的纸笺
你不来
谁把我的诗行旖旎。
你不来
谁把我的梦淋湿
你不来
没有了离别的泪滴……
你不来
我不愿落笔!
还好
那把泛黄的油纸伞还在
只等你来,为你撑起
无雨的季节里,无雨
我也无语……

(二)品读云水禅心老师《无雨的季节》感咏
文/六月天
海面无风三尺浪,
诗中真情恸云天。
万般盼愿化雷雨,
杯空盏干方入眠。
一读难悟歌者意,
再读始感情绵绵。
明日再吟长短句,
赶在黎明日出前。

(三)于无雨处听雨声
――品读云水禅心先生《无雨的季节》
文/行者
雨,历来是文人墨客一个永恒的话题,诗词歌赋中关于雨的描述及抒怀不厌其多,不复赘述。而云水禅心先生另辟蹊径,独具匠心,从另一个角度去描述它,欣赏它,审视它,感悟它,给了我们一种别开生面的新意。
《无雨的季节》共分三节,按总起――分述――总结的结构方式,细腻、凄婉地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第一节――开篇点题,直切胸意
作者无意旁敲侧引,直接入题。本来早春到盛夏,应该是有雨的季节,有时甚至狂风暴雨,而今还寻不到雨的足迹,对于这样一个多情[玫瑰]的诗人,不免有感于怀。其实雨也是作者的一个主旨,一个意象,即指心中那个一直期待的人,触景生情,情由景生,一直追寻而杳无音信,令人不禁唏嘘不已。
第二节――层层发问,环环相系
这节诗人连用六个意象:“窗棱”、“《听雨》”、“诗笺”、“诗行”、“梦”以及“离别的泪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在没有“雨”的日子里自己的无奈、无助、惆怅、徬徨的内心世界。透过诗句,我们仿佛看见一个凭栏而望、衔烟伤怀的背影,令人伤感而共鸣!
第三节――柳暗花明,心怀希冀
到这里,作者笔锋一转,油纸伞还在,希望还在,希望在那雨景,在那悠长的小巷,与那个丁香一样的人[玫瑰][玫瑰][玫瑰]共举一把油纸伞,在雨中携手徜徉漫步,此情此景,令人遐想神往……
掩卷深思,诗人有如此细腻的情思,优美的文笔,与诗人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对生活的感悟力以及深厚的文学功底是分不开的。这点,尤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行文至此,夜已渐深,而忽有雨[玫瑰][玫瑰][玫瑰]不期而至,算是对诗人的一丝安慰与祝愿吧[微笑]……

(四)复振鹏先生的评论——《于无雨处听雨声》
文/云水禅心
我与振鹏兄相识,是在青涩的中学生时代。那一年的李庄中学高中招生全部搬往了冉庄新建的高中部,一年后,或许是某种原因,又划区域而制,于是我又随着搬回李中,真正与振鹏相知,是在又一年后的一九八六年,因种种的原因,我又回到了冉中高三文科班。有幸和他排在了同桌,我左边是振鹏,右边是核心,当年的文科班有“四大才子”,其中,振鹏和核心各占了一个名额。
鹏兄为人诚实、厚道,不善言辞,有时说话还不免似女生的害羞,但,内里却有文人那种傲骨的气质。
记得初次欣赏他的作品,是无意间在书桌上的一个图片,他题的一首《犁》,内容早已记不太清了,但,那个意境,是我佩服至极,从那时起,我就成了他的“跟班”!
我们同一个班,同一个宿舍,又在同一个组里抡马勺吃饭。那时建立起来的友谊是“纯洁的无私”,因为没有物质间的利益驱使,有的只是学校的那片空间,所以,我至今仍怀念学生时代的那片同学情!大概每一位同学可能也有同感吧!
本来,我以为振鹏可以去大学深造的,以当年他的学习成绩和他满腹的才华进入大学,在语言文学方面是会有所造诣的。命运就是这样,缘份理该如此,再一次在禅心社相守!这要感谢连发的发现、整合,建立的这个社群平台,在此一并感恩!
写评论是要有相当水平和语言功底的,三年来在禅心社大家是有目共睹的!不是相互恭维,更不是无病呻吟,那是一种彻底的心灵剖析,是灵魂的安放。
《无雨的季节》,当初的构思和立意,和振鹏先生的点评,就如同商榷一样的不谋而合。《于无雨处听雨声》中,点、面的用语,评到了我内心,正像敏丽说的:只有真情实感才有感而发,只有真心知己才会如此深透鉴赏和品读!
“你不来,我不敢落笔”!好了,当“跟班”真好!
希望更多看到禅心社师兄们的美篇

作者简介:云水禅心,本名李瑞欣,1967年生,河北保定人,现就职于企业。已有多篇作品发表于多家网络平台,一介布衣,写诗和散文,二十多年笔耕不辍,在生活的白纸上,用一支俗笔写人生,诗,是生活的另一半。

作者简介:六月天,本名刘核心,1969年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教师,爱好读书、摄影。

作者简介:行者,本名任振鹏,1966年生,河北保定人。一生追寻,而无所建树。喜交友、旅行,爱生活,爱诗和远方,有诗歌作品发表于网络平台。

本期编辑:梦如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