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翅飞翔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它象征着现代人勇于进取、征服自然的精神。早在1783年,人类乘热气球实现了首次升空;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第一架飞机,实现了人类翱翔蓝天的梦想。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如今乘飞机出行已经变得很常见。飞机发明之前,航模具有强烈的探索性质,在飞机发明之后,航模仍然是研究航空科学的必要工具。20世纪50年代,我市的部分学校就已开展有航模运动。1982年以后,我市还多次承办了省级以上的航模竞赛活动。1984年,长葛人申西林在上海举办的全国线操纵航模锦标赛上一举刷新世界纪录。

20世纪80年代,许昌多次承办航模竞赛
航模是一种有尺寸和重量限制的雏型航空器。航模运动是以放飞、操纵自制的航模进行竞赛和创纪录飞行的一项航空运动,有助于培养人们对航空事业的兴趣,普及航空知识和技术。航模按惯例分别举行自由飞行、线操纵飞行、无线电遥控特技、无线电遥控模型滑翔机、像真模型、室内模型等(含12个竞赛项目)世界锦标赛。
据许昌市档案馆馆藏的档案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许昌的体育竞赛项目和参加人数逐年增加。1959年至1982年,许昌地区选拔组建了各种项目的代表队。1982年以后,许昌先后在长葛、禹县等地承办省级以上的航模等多个项目的竞赛活动。1986年9月,河南省第六届运动会在洛阳召开,我市在女子、儿童体操、航模混合赛中获得三个团体第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
在许昌市体育局档案室,日前记者查阅到了一张我市航模队训练期间的老照片。“这是咱许昌航模队队员参加1986年河南省第六届运动会的合影照片,领队的是赵建清老师,另外一个是号称‘橡筋大王’的刘传建教练,最右边的是刘胜利,穿白背心的是余朝辉,后来加入了省队,退役后曾担任许昌市体育局航模队教练。”许昌市体育局航模队现任总教练、许昌市航模运动协会副秘书长郭迎军看了照片后说,1997年他被任命为许昌市青少年宫科普活动中心首任主任,许昌市体校航模队后来解散后,他接管了航模队,组建了许昌市青少年宫航模队。
进入21世纪,航模运动又开始兴盛起来。郭迎军说,我市有很多爱好者经常参加各种航模活动,许昌市体育局、青少年宫还举办了多次青少年航模培训、比赛,曾代表许昌多次参加全省、全国航模比赛。

航模高手申西林,刷新世界纪录
提起许昌籍航模高手,有一个人不得不提——申西林。1984年10月20日,《解放日报》头版刊发这样一条消息:“由苏联运动员保持了22年F2A活塞式发动机线操纵圆周竞速模型飞机29号世界纪录,昨日被河南选手申西林打破。他的成绩是326.382公里/小时。”
圈内人大都知道,我省航模界曾有三大教练:无线遥控项目教练南雍、线操纵项目教练申西林和自由飞项目教练张建福。其中,线操纵项目教练申西林就是许昌人,原为河南省航空运动学校航模队国家级教练。
据许昌档案记载,1939年4月5日出生的申西林是长葛县增福庙乡(今长葛市增福庙镇)申店村人,1955年考入许昌高中,1958年考入新乡师院。“本人的航模运动生涯是从高中二年级开始的!”申西林曾在一篇回忆文章中说,当时学校的航模运动深深吸引了自己。20世纪50年代,航模业当时在全国很流行,河南省体委曾派人到全省各地普及航模知识,尤其是在郑州、开封、洛阳、许昌等地的重点中学,重点扶持学校航模队。申西林很快被这些“小飞机”给迷住了,他随后报名参加了学校航模队,开始动手用废料制作航模,多次代表学校入选许昌市队参加全省及全国分区赛。“还记得1957年我们市队首次到省城郑州参加比赛,使我大开了眼界……我们有些项目也取得了前三名的好成绩,获得了奖励,为许昌市争得了荣誉,从而更加激发了我们努力向上的劲头!”申西林回忆说。
1958年年底,申西林被抽调到郑州,成为省航模集训队一员,后来成为河南省航模队专业队员。1979年,他在当年的全国航模锦标赛上,打破了258公里/小时的全国纪录!此后3年中,他每年都刷新自己创造的纪录。1984年10月,全国线操纵航模锦标赛在上海举行。申西林一再改进自己航模的发动机、螺旋桨,甚至每一个部件。等他将“飞机”安全着陆时,他听到的是场外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破了,破了!”326.382公里/小时,比苏联运动员库兹涅佐夫在1962年创造的世界纪录快了10公里/小时!其记录至今仍未被打破,申西林成了世界冠军。后来,申西林被省政府通令嘉奖,国家体委授予其体育荣誉奖章。
我市航模运动曾经有过辉煌的时刻,涌现出很多知名的航模人才,有些曾经是我国优秀的航模运动员和教练员,其中不乏全国冠军、世界冠军,如申西林、张健福、刘传健、赵健清、吕济发、王传国、刘云辉、余朝晖、李许生、郭迎军、徐俊芳、刘胜利、关许杰、高旭等。


航模运动掀热潮,点燃航天航空梦
航模一般不装载荷系统(高级或改装的除外),侧重于航空模型运动、竞赛、爱好者研究交流,以及个人娱乐。如今,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许昌市不少中小学组建有航模队。每到重要活动开展之际,精彩纷呈的航模表演活动往往能让师生大开眼界,调动了广大学生主动参与科学、走进科学、探索求知的热情。
每到周末,在位于东城区祖师街道办事处黄屯村南侧的许昌军鹰航空航模活动基地内,一架架轰鸣着,时而攀爬、时而侧飞,变换各种姿态……作为许昌航模爱好者的聚集基地,该基地发展为融航空模型、航海模型、车辆模型、无线电测向、定向越野运动、无人机、穿越机以及科普体验、休闲娱乐、研学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活动园区,其项目规划和规模在全国名列前茅,备受人们关注。
近年来,航模运动正在许昌掀起一股热潮,我市还承办了多项比赛,点燃了人们积极探索航天航空的梦想。如2015年9月11日,由国家体育总局航管中心、中国航空运动协会、河南省体育局、许昌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太和水”杯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自由飞项目)在亚洲最大的草地机场——许昌机场开赛,来自全国各地的12支精英代表队展开了激烈的临空角逐;今年6月11日,2019第二届中蒙F2B友谊赛、全国遥控滑翔机巡回赛在许昌军鹰航模活动基地开赛,吸引了不少优秀选手参赛。今年暑假,国家直升机模型队、国家无人机队进驻该基地进行世界杯赛前集训。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许昌军鹰模型科技有限公司已拿到中国航空运动协会ASFC无线电遥控模型操控等级证书培训的授权、AOPO无人机驾驶证考核培训资格认证,航模爱好者和无人机爱好者可以在那里学习航模和无人机专业知识和驾驶培训。(牛志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