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仁心仁术 》( 散文 )
―― 记黑龙江省宝清县八五二医院中医科宋孝龙大夫
作者⊙王秀琴
编辑⊙刘茂元

不知何因,可能是天气不正常,可能是到了该生病的年龄吧,我今年好像不太顺,当然,这只是个迷信。从4月24日这一天突然眩晕两次。事隔一个月后,一天早晨起来,眼前一黑摔倒在炕沿儿上,鼻子卡出了血。也就是从那时起至今,病魔一直跟随着我。几个月来我在管局和852农场前前后后住院治疗累计起来有一个多月,也查不出眩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有的医生说,也许是颈椎引起的,也许是脑供血不足引起的,也许是脑动脉引起的……接着什么耳鸣,心脏,颈椎,胃……一齐上阵,把我折腾地仅仅几个月就掉了六七斤的秤。一个人没有了以往的精气神儿。60岁之前我很少打针吃药,同事们都很羡慕我。60岁过后,老年病蜂拥而来,真有些想不开,因此心态也不太好了,特别是耳鸣叫得我整天心烦焦虑。为了使自己尽快地好起来,我在网上购买了治耳鸣的药,喝了将近两个月的汤药也没见大效果。这样下来胃也不好了,吃不下东西,没了食欲。白天不想出门,一出去就担心要摔倒。这段时间我一边吃耳鸣的药,一边治疗颈椎,结果下来颈椎也没大效果。

就在这时,我走进了852中医科的――骨科,见到了宋孝龙主任医师和他的助手田妮医生。宋大夫是个细心之人。他在问诊的同时,还特别注意患者的表情,态度,情绪,得知我最怕扎针。头一天治疗,我听从田医生的吩咐,把上衣脱到露出后背为止,然后趴在病床上,头也不敢抬,紧张地等待着宋大夫那根长长的银针。趴了好一会儿,不见宋大夫的动静。正当我寻思着……便听见他轻轻地脚步声进了针灸室,在同别的患者说话,没有马上来给我诊治,心也就暂时稍微平静了下来。不多时他走到我床头前,用手贴着我脖子部位轻轻抹了一下,随后问道:疼吗?我疑惑地:您还没给我扎呢,怎么能疼呢?宋大夫听了笑了笑说:已经给你扎完了。听了宋大夫的话。我的心完全松懈下来,像放下了一副沉重的担子。直到现在,我也没弄清宋大夫手中的刀究竟是个什么神器。那天只是在心里不住地赞叹道:真是绝了!难怪患者送来的锦旗称他妙手回春。我抬起头来,深情地望着对面的几面锦旗很久很久。

接下来的治疗,让我看到了体会到了宋大夫不仅仅医术高,更重要的是他的医德高尚。他对每一位来就诊的患者视为亲人,呵护有加。他为了解除病人的痛苦。有时也很幽默:你到我这儿来治病。哪不舒服,宰我一下,我会给你捎带治疗,钱不是事儿。有的患者要出院啦,他还会免费送药膏,不仅如此,他还再三的嘱咐患者:如果哪天不舒服不得劲儿了,过来我再给你扎上一针。这些都是免费的治疗哟。特别是我这个患者,之前,颈椎拍的片子,我拿到了大城市的专家医生看了,说要动手术,一听我就慌了,那阵时间,心情坏透了,身体随之垮了下来。自从住院治疗后,宋大夫看出了我的焦虑,不住地安慰我,开导我:你的颈椎确实有问题,但不至于你这个状态。咱们慢慢调理,会有改善的。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总会好的。一番话说得我心里热乎乎的。之前的恐惧焦虑烟消云散。我就像是找到了依靠,有了个定心丸。宋大夫是一个细的不能再细的人。他和他的助手田医生在骨科治疗上有独特的见解,他们除了用针灸、熏蒸、烤电、拔罐等方法治疗之外,临出院时还送给患者一份颈椎操视频及要领。嘱咐患者如何操作,如何锻炼,使颈椎有更大的改善。就连病人购买的颈椎枕他都要过问,帮助挑选。患者枕头睡多低睡多高都由他定。哪位患者就医时遇到了难题,他就亲自打电话帮助解决排除患者的后顾之忧。我亲眼看到的一件事:一位患者来住院治疗,可是,她有小孩要照顾,就对宋大夫说:我办住院治疗可以,但治疗完我就回家看孩子。宋大夫考虑,这样不利于患者治病,就亲自打电话和她家人商量,治病期间要有人替她看孩子,患者见此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像这样的事举不胜举。什么事他都做到亲力亲为。这真可谓是细微之处见真情啊!这就是我住院期间亲眼目睹的宋孝龙大夫。

我曾对宋大夫说过这样发自肺腑的话:宋大夫您最好不要当这个主任。每天都在这个针灸室多好啊。多治一个患者,患者就少一份痛苦。您做了领导,外事就多一些,要么出门了,要么去开会了,就诊的时间不会那么充足。我想,这不只是我一个人的想法,凡是需要宋大夫的医治都会有这个意愿。因为当代的百姓患者,特别特别需要您这个德艺双馨的好大夫!

【作者简介】
王秀琴:退休教师。1957年3月28日出生于北京昌平区。大专文凭,毕业于佳木斯教育学院。退休前是黑龙江双鸭山市宝清县852农场小学教师。任教期间,辅导小学生作文多次在农场、省级、国家级获优秀教师辅导奖。爱好写作,文章多数发在知青网。曾在《中国行政管理》杂志(中央级综合性月刊)举办的全国征文中,撰写的《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获三等奖。近年来《婆婆妈》、《童年的记忆》、《月思》、《长相思》等先后发表在黑龙江东北作家、作家新干线、作家文萃、兴凯湖文化在线微刊上。
2019.8.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