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旨在交流学习,共同学习提高)

❂我的爱情观
✶文/张琳(山西)
就是两个人在草原上
骑马
你抱着马头,我抓紧马尾
天地间
琴声若有若无


【王立世诗评】
从题目看张琳这首诗不像诗,但内容写得比那些像诗的诗还像诗,新就新在用簇新的意象阐释了一种不像爱情观甚似爱情观的爱情观。读完之后,虽然我们不能准确地说出她的爱情观是什么,但又被她的爱情观感动着,引发对美好爱情的回味和思索。读这首诗一下就想到“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的经典诗句,地理上的遥远不能阻止爱情湍急的水流。张琳把爱情放在马背上,一个抱着马头,一个抓紧马尾,在辽阔的草原上奔驰,这种爱有共同的方向,充满理想和激情,不是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已经达到忘我的情境。“琴声若有若无”像画外音一样,正暗合了诗人“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爱情观。张琳的爱情观既有传统文化的濡染,又有时代精神的融汇,妙就妙在不唯美但又很美,不是主旋律而又与主旋律合拍。这首诗用骑马来写爱情,视角与其它爱情诗迥然不同,避免了同质化的思维和套路。好诗就好在像与不像之间,太像了,不是好诗。一点也不像,也不是好诗。有点像,有点不像才是好诗。


【维港泊人诗评】
这首诗很短,画面感很强,诗意如马,任意奔驰;无论是在草原或是内心,情,意,景,境,纵横捭阖,似乎天底下看到的只有这一匹马,这两个人的存在。一句话,眼中,心中唯爱情至上。 至于字义解释,我认为各有所述,其爱情描绘,各有诠释。通常我们看到的或想到的不外乎二个画面,就是男的在前面策马,女的在后面抱腰,或者是女的坐在马前,男的坐在后面策马;其双手动作有揽住女性的拥抱之意,关爱及保护之情。来升华男女间爱情的浪漫,情人之间的愉悦和幸福。至于诗中描绘的一个是“你抱着马头,一个是“我抱着马尾”的情景,现实中实属少见,这种专业的技能也很难学到,除非有特殊的技巧表演纯属例外。这下好了,既然这种现象并不多见,甚至于非常稀罕,那作者为什么又要运用到诗歌中来呢?问题就出在这个骨节眼上了。作者的意图是想创新,所谓“天下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任何表演形式都有可能,爱情为什么不可以呢?!另外还有一个意思是,一匹马上骑着两个人,为什么非得想象成心投意合呢?一个在马头,一个在马尾;是否面向一定是同一个方向,背面相向的骑着奔驰有何不可?这样马的奔驰方向也没有改变啊?但人的内心情感又是否改变了呢?这种蒙太奇手法何尝不可以?诗人想说的也许正是读者所猜测的,看不到的内心世界,这或许就是艺术的夸张性。“天地间/琴声若有若无/”假如前面的都是我们的猜测,那后面的二句正好弥补了前面的猜测。爱情这东西看不见又摸不着,只能心领神会。世界上看似圆满的东西却并不一定有圆满的结局。看似不可能的东西,却因机缘巧合之下得以出人意料的结局,这就是爱情的秘密和神奇之处。诗的结尾不是在讨论皆大欢喜的结局,而是在探讨爱情的神秘莫测,爱情如花又不是花,花是固定的模式,爱情没有模式可言。也许像一匹草原上奔驰的“马”,人在马背上,心却在远方,此马不同彼马也。
诗歌的好玩之处就在于“漏网”二字,像捉鱼一样,大鱼捉住了,小鱼却漏网了,或者是小鱼捉到了,大鱼却逃了。因为不同的鱼用不同的网,这正如每个读者的思维一样,有些诗意想到了,诗境也看到了,但又有一些想不到,看不见;于是乎成了“漏网之鱼”这也恰恰是各人各解读的原因,视野和思维幅盖性的宽广有所出入,于是成就了诗的潜意识和神秘感!一首诗每个读者的解读各有不同,反而是好事,最起码的是能达到探讨探索的目的。
今天在一个群里有读者说:“既然写了好诗了,说不好不行,但如果说好,又似乎不完美;都是好诗了,还评什么?”我的回答是:诗歌的好不好没有一定的定论,各有所述各有所表,志在探索,并写作愉悦,生活快乐就好。”
我的解读就是说这样的爱情不成立。可以有丰富的想象力,但现实中不存在,包括二人一头一尾的骑姿。爱情可以浪漫,但不等于圆梦。作者用硬性写“一个抱住马头,一个抱住马尾”这不切实际的马上骑姿,玄乎的有点脱离实际。这种“玄乎”太过天马行空了。我只能理解成是作者以反常规的思维破解爱情的故事。
我还是觉得作者在过意留墨这骑姿的荒谬性和不现实性。这样才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和思考力,从而达到她想表达的,爱,不是你怎样努力就可以抓住的目的。


【季风诗评】
骑上意象的快马
让爱在大草原尽情的自由奔跑
季风赏读張琳的诗《我的爱情观》
意象是诗者对描述的事物,在潜意识里通过形象思维转化成文字的具体表现,在诗歌创作中,它不但能节省大量的语言,而更为重要的作用是能大大的提高诗歌的审美情趣,让读者在诗人提供的寓意空间里沉思回味,享受阅读的快感。
草原放牧牛羊,也放牧着情歌,这是我们众所周知的事物,而马头琴正是用来表演这一事物的乐器,它由木雕马头装在琴柄的顶端,有两根弦,共鸣箱呈梯形,以马的鬃尾毛制作为拉响琴弦的弓,或许诗人从中得到了灵感,把马头琴作为诗里的核心意象,将诗意注入其中,展开联想,为我们呈现出一个理想的爱情世界。
那么诗人的爱情世界或恋爱观是怎么的呢?
"你抱着马头,我抓紧马尾",要用马头琴拉出优美的声音,两手必须做好相互之间的配合,一手握住琴的马尾弓,颤动着触碰出两根弦的"心声",另一只手要握住琴柄,用手指调換音位,奏出高低起伏的旋律,诗人在此分化了拉琴的形象,暗喻相爱的两个人要有共鸣的心声,合奏出惊彩的"人生"。
在此前题之下,诗人由马头琴联想到"马",那自由炽热奔放的感情,又由马联想到"草原",那无边无际无拘无束的疆域,这情景禁不住让我们想到"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这是何其美丽何其纯洁的"天地间"啊!
从"就是两个人在草原上/骑马",你我即是彼此的世界而忘情于只有你我的世界,到"琴声若有若无"以达到"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那种妙不可言之境界,我想诗人是在一首动人的马头琴乐曲中,极其风趣的,用诗歌完成了一次爱情的"绝唱"。从而调动起读者的人生经验,产生共感,并为之赞叹!
诗题为《我的爱情观》,诗人没有直接去说观点,而是通过意象在诗句里演绎出来,看是简单直白的诗语蕴含寓意,诗极短,意深远,诗得力于对生活的体察思考,和意象通感的娴熟应用。


【夏风诗评】
从我个人而言,这首《我的爱情观》短短五行的诗作,首先它的语言自然、亲和,诗人的情感挚真的朴实:就是两个人在草原上/骑马,这一句充分验证了诗人善于用情感而把诗凿了诗眼,洞开了诗人爱情观的真实:爱情十分简单,就是男女二人心心相印驰骋一匹骏马,在绿色的草坪上自由的奔跑。
你抱着马头,我抓紧马尾/天地间/琴声若有若无:诗人把马借喻为一个整体,马头与马尾又是一种个性,而把个性不可分割马的共性时,诗人的爱情观呈现给我们的就是豁达的人之初的善心,这是爱的坚贞和忠诚。
天地间/琴声若有若无,昭示了诗人的爱情价值观,爱的世界,除了双方的呼吸,心跳,一切都可以归零。可见,诗人的寥寥数语,用诗绵长了爱的深情,此乃诗人的大手笔。


【子非鱼浅析】
最近重温《易经》,真正体会到了汉字的博大精深,中国字是世界上最有弹性的。一字一太极。一首诗里的一些文字从不同的角度看,从不同的方向去思维,得到的感受不一样。这首诗,文字上来看实际上没有什么特别的美妙,语言平淡无奇,浅显直白。但意境上比较美,草原的空旷,马的驰骋,乐声的隐约,在我们脑子里很容易联想。尤其“马头,马尾”的特殊骑姿更是打破常规。或许诗人想描绘的爱情,就是自由,忘我,同行,无畏,不拘一格.....
诗评,仅代表评者个人的观点,不是结论,不是唯一的答案。作者,读者,评者,发出不同的声音,表达不同的观点,更能显示出诗歌的神秘和魅力。


【建民诗评】
蓝天下的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本来就是一首写不尽的诗,以诗为马,马头琴曲调慷慨激昂。
诗歌的跳跃,断层,"马头"与"马尾",悬念叠起,一石惊天。一首诗只要有意,境,情在,就不失为一首好诗。
阳光所到之处,无不是人间的情爱。草原上,马背上的生活,马背上的爱情,马背上的人生,有他固有的内涵。马,可以是一匹奔腾的骏马;马,也可以是一首缠绵悱恻的诗。你在马头,我在马尾,虽是天隔一方,心如磐石,更难得的是鞍前马后,两心相许。
天地间/
琴声若有若无/
琴声,生活的旋律,爱情只是其中的某一段音符罢了。人生,从来不是完美无缺,既有悲欢离合,更有生老病死。若有若无,是一种心境,也是对爱情和人生的一种幡然悔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