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怕生错命(52)
文/梁测
女知青小明的爸爸、妈妈落实政策后,她爸爸的身体已经瘦弱的不像样子,现在是百病缠身,生命垂危。小明前两年给在劳改农场的爸爸、妈妈写过书信。信中说她在农村插队很好,现在还在一个大队医疗室工作,得到了很多热心人的帮助。请爸爸、妈妈放心,盼他们早日回家,女儿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他们。
当老俩口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和在乡下插队的女儿团圆。小明母亲看着老头子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别人家的儿女也都一个个返城了,而他们宝贝女儿连个影子都看不到。心头象撒了一把辣椒粉,很不好受。夜晚,小明母亲看着她爸爸危在旦夕的身体,万般无奈下,就按照小明写给他们信中的地址连夜到邮局给女儿发了一封“爸爸病危,女儿见电速回家!”的电报。
成天把已故的女知青小明放在心上的,就是梁忠实和张贤芬夫妻俩人了。当梁忠实看到“田不洼”大队的插队知青们,一个个都随着他们的父母们在城市落实了政策,纷纷像小鸟归窝似地回家了〈除女知青小慧在农村安了家〉,那可怜的小明姑娘却命丧乡野,不能再回到城市的怀抱,她父母亲的身边。小明不明不白的死,究竟谁是凶手?梁忠实的脑子里绐终闪跃着:那次他送小明到张贤芬母亲家过宿,小明为自已第二天早上就能到张家庄大队医疗室上班,而欣喜若狂一路欢声笑语的场景。
小明怎么就落水了呢?这个手眼灵活的姑娘,在给病人针疚时,银针所到之处,病人顿时解脱痛苦。如此心灵手巧的姑娘,怎么走路不注意脚下的路,竟一脚走到河中去的呢!小明出事以后,梁忠实作为小明插队的这个生产队的队长,他请示上级领导要把小明落水的事情搞搞清楚,但公社里有领导说:“女知青不幸落水是个事实,不要再扩大影响了,这会影响到全公社整个插队知青的情绪。”就这样,小明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死了,这件天大的事情也就这么不明不白的解决了,被一层天隔一方的黄土掩埋了。
但是,当小明的父母有一天知道了自已的女儿在农村插队时,在河里淹死了,老人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梁忠实不敢朝下想,他也最怕看到那亲人生离死别,肝肠寸断的凄残场面。自从男知青小王回城以后,他就预感到小明的父母不久就要来他们生产队寻女儿了。
他和妻子张贤芬几夜睡不着觉了,他们在思想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安慰俩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和他们说一百声对不起,但是也没法缴一个活灵活现的女儿给人家了———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过去了,梁忠实在睡梦中梦见了小明在知青屋里唱歌给他听,他听着听着,知青屋突然塌了,把小明压在了一片废墟中。他努力地伸手来拉废墟中的小明,但是,不管他如何使力,手都够不着———
梦还没做完,司晨的公鸡叫了。梁忠实揉揉还很困倦的睡眼,他要起床了。杨素成上大学以后,生产队会计一职还没有合适的人选。现在队长、会计双重担子由他一人担着,他必须得早起晚睡,布置农田作业,合理按排劳力,管理账务等。还要忙忙自留地的活。妻子张贤芬一人要带两个孩子,还要参加集体劳动,洗衣烧饭也够她忙活的了。
梁忠实刚洗把脸,准备做手头的工作。邮递员突然找到他家送给他一封由省城发来的加急电报。梁忠实匆匆打开电报报文:“爸爸病危,女儿见电速回家!”发电人是小明的家人。
梁忠实如五雷轰顶,他的脑子里‘嗡’地一声,随即叫房中的妻子给他拿拿主意。
张贤芬也被这个突如其来的电报和报文搞的乱了手脚,但是她很快定了定神对丈夫说:“你招集生产班子开个会,让大家拿拿主意。毕竟小明是我们生产队的一员,看是不是我们队上派几个代表到小明家去一趟,早迟总要把小明的死因告诉人家父母,好好地安慰一下小明的家人。如果有可能的话,把小明的父母接到我们家中来,让我给他们尽尽孝心。”
生产队生产班子很快聚集到了知青屋里,来共同研究如何把小明的死因告诉她的家人。
生产队保管员老田头,摸了一把干瘪的下巴,老谋深算地说:“刚才梁队长说我们生产队派几个代表到小明家去一趟,和人家父母说清楚这件事,我看不妥。电报上说小明的爸爸病危,既然人都以病危,那就是早晚的事情,你再去告诉人家女儿已死了,这雪上加霜的事情,使也使不得。小明的母亲能沉受得了这双重的打击吗?这事摊在谁身上谁也受不了。”
梁忠实和其它几个生产班子成员听了保管员的分析,都觉得有道理。小明已死了,这事能瞒天过海吗?
梁忠实只好征求保管员老田头的主意,他问:“依您看,这事怎么处理好呢?”老田头镇定地说:“我们先以生产队的口气给她母亲回个电报,就说:“你女儿因工作,去了远方学习,等她回来一定转告!然后,当有一天,小明的母亲找上门来,我们再好好地安慰人家一下,这样人家也能理解我们的一片苦心!”
当小明的母亲接到了“田不洼”生产队的电报回复,情知女儿现在不在该生产队,而在远方学习,而她苦命的老爸是不福见女儿最后一面了。只好在垂危的病人耳边撒谎说:“小明爸,你不要急着走,孩子在路上走着哩!”只听小明爸喉咙里咕噜了一下,头一歪撒手人寰了。众亲友不见他的亲生女儿回家,甚是惋惜!
女知青姚慧老师的爸爸、妈妈决定来乡下看闺女。姚慧妈妈不放心女儿在农村的生活,一听说女儿还在农村成了家,就成天在姚慧爸面前唠叨:说什么也要下乡把女儿拖回家。这么多年来,女儿因受他们的连累下放到农村插队,一定是吃尽了苦,受尽了罪。他们要把女儿接回家,好好地补偿女儿的幸福。女儿婚姻大事,也不能由着她自已糊来。虽说是自由恋爱,父母也应该有一定的参考权嘛!这是关系到女儿一生幸福的事情。要工作,在城市可以找一份不比农村条件好多了。还有一个城市的师范生嫁给了乡下不识字的农民,这对培养下一代也是问题吗。还有这户口问题等等。姚慧母亲给姚慧父亲摆下一条条理由,姚慧父亲无赖地说:“好,我和你下乡去把闺女拖回来!”姚慧爸对老伴嗔到:“我看你这女儿和你一样,八成是个倔脾气!”
姚慧妈微笑着说:“她能像我的眼光一定不会错!”姚慧爸看着老伴一副趾高气扬的神情,把手中的报纸朝她一扬说:“你啊,这十年的劳改生活看来还没改变你的臭性格。”
作者简介:
梁邦华,又名梁测,曾用笔名丁河人,梁宸华,网名:枫林晚,爱生活,金玉良言等。1964年春生,江苏宝应黄塍人。自幼酷爱文学,虽经坎坷,但追求文学的理想绝不放弃。 2008年起开始在网上写作,以微型小说见长,出版发行了《梁邦华微型小说作品专辑》,有作品收录进《宝应微型小说25家》,多篇文学作品入编《中国当代作家作品精选》。长篇小说《不怕生错命》由中国团结出版社出版。有诗作散见于《诗中国杂志》,《故乡就是那红高粱》入选《中国当代诗歌大辞典》,《宝应乱针绣》上榜《当代华语诗歌精华》。
现为《当代先锋文学社》《都市头条中国文学社》小说主编,起点中文网《悠悠岁月情》签约作家,中国作家网认证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扬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宝应县作家协会会员,宝应县微型小说学会副主席。
审稿:都市头条中国文学社小说主编梁测
投稿邮箱:758774822@qq.com
联系微信:a13618258998
《都市头条中国文学社》编委成员:
顾问:刘杰(与海子同时代的先锋诗人,著名诗人和策划家)、周瑟瑟(著名诗人与作家、卡丘杂志社长)、马俊华(暮雪诗刊执行主编)、廖望月(诗天子诗刊创始人)、倪进宝(龙盟诗社创始人)、罗晖(年度中国诗歌选主编,著名诗人)、晓渡(安徽诗歌主编)、荒村(大平原诗刊主编,中国民间诗歌读本主编)
总策划:彭永征
总编:走出象征
小说主编:梁测
散文主编:禾之晓
诗歌主编:柳音
朗诵主编:柳音
特邀编委:
法律顾问:刘明
继续招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