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是民间的白话说法,并非原文。
原文:
明朝,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中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翻译:
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也就是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最近,也没有什么灵感来临,既使有,虽然说写了两首,且有都市头条的两位老师,分别已编辑制作完毕。但忽然又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总是看看这个不合适,那个地方也不妥。于是,便把已经发往朋友圈的诗篇,又删掉下架了。
真好象一位开车多年的老司机,而越发地驾车上路更小心了。

关于对诗歌的探讨
文/学海无涯(不言)
【一】关于写诗的人。
写诗的人大凡都是多情善感的人。什么是多情善感的人,我这里就是说看到任何事物,都能够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人。或是落寞,或是悲伤。或是喜悦,亦或是欢乐。但他们无论是何者,总是希望有人能理解他,懂自己的内心,引起共鸣。有心心相惜,相识恨晚的感觉。
然而诗,我也认为贵在一个“真”字,无真则无灵魂。
诗不仅可以言情,还可以言志,可以表意,可以立学说,可以教化民心,所以写诗者大部分多情是有道理的,但绝不会“都是”。因为还有很多种情况下的人,他们也在写诗,只是目的不同罢了。

第一种情况,歌功颂德,阿谀奉承,应酬附和。
这种情况比比皆是,下级写给上级,臣子写给皇帝,学生写给老师,活人写给死人,不出名写给出名的,想升官发财的写给有权有势的,想互相吹牛皮互捧的。这些人也写大量的诗,有些也写的不错,可是你说他们都是多情的人么?肯定不是,不但不多情,还是虚情假意,恶心至极,简直玷污了诗。

第二种情况,只知道玩文字游戏的,无病呻吟,不足以言多情。
这种情况从古至今都不断绝,一群人自侍有些才华和文墨,写起诗来要么故意玩弄生僻字,要么搞各种炫技,各种奇奇怪怪的韵格,更要不然就是凭着一些套路,玩弄文字,为赋新词强说愁,一些感情套路文字套路,跟写八股文一样,玩了一遍又一遍,读来实在让人倒胃口,想一脚踹死他。
我的朋友圈里就有这么一些人。先是欣赏是为了友情和面子,而后来这样的作者,竞厚颜无耻地玄乎更显摆起来。于是,我也闲得理了。随你怎么作派去吧!
写这些诗的人你还指望他有真性情,得了吧,别做梦了。你想能出佳作吗!

第三种情况,把写诗当吃饭喝水了,又俗又烂。
这个最典型的的就是咱们清朝的乾隆了,具传说,这皇上一辈子能写出4万多首诗,堪与整个唐诗的总量。这也是让人跪了,可惜要命的是一首好的都没有流传出来,流传下来,因为他太将写诗当成了跟吃饭喝水放屁一样正常的事情了,人哪有那么多真性情,那么多愁,那么多感啊,要是有的话就别活了,更别谈说做皇帝了。所以,这类诗人必然没有什么真情实感。

第四种情况,过于想用诗来讲道理,来讲话民心了。
诗歌其实是很私人很内在的东西,如果将他赋予太多的社会责任,赋予其太多的给别人讲道理的意图的话,想通过诗歌来做圣人,来传道,那这个东西就别扭了,情感就要退位了,那总是抱着这样意图的人,你也别指望别人欣赏你了。
【二】关于对很多写诗的人,写得非常烂,但却喜欢在网上发表。
我记得网上有人说过,现在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还要多。这话听起来似乎真不假。
诗是人的心声,我以为喜欢写就写,不必在意别人的看法。作为读者一方呢 ,愿意看就看,不愿意看就别看。无论什么人写诗,都举双手赞成,写诗如同说话一样,是每个人的自由。 阅读也是自由,遇到喜欢的您就点个赞,遇到不喜欢的不去看好了。
一、关于作诗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诗序》
作诗的人一定是有感于心,因此“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我们生活在这个竞争愈发激烈的社会,作诗也是抒发情感,缓解情绪的一种手段。
至于写什么样的诗,是否具有写诗的基本技巧,其实无所谓。大多数作诗的人,未必指望着因诗而成名得利,因此只要能一抒心中块垒、或表达内心之喜悦,也就很满足了。
诗分新诗旧诗,今天的新诗有了各种“体”,连不押韵的断句都成了诗,所以自由自在的书写也未尝不可。
二、阅读与争议
相比于作诗来说,阅读更是读者的自由,但是因阅读而做出的评价往往会陷入一些争议。简单说就是,你以为好,别人以为不好;或者“很多诗写的非常烂”,但是偏偏被一帮人夸上了天。
这里有个人性情喜好的不同、有鉴赏水平的局限、有功利背后的操作等等,都会让一首诗陷入瞎子摸象式的口水战。今天如此,古人也是如此,《中山诗话》说欧阳修和杨大年就看不起杜甫的诗:
杨大年不喜杜工部诗,谓为村夫子。欧公亦不甚喜杜诗,谓韩吏部绝伦。
现代人写诗,相当一部分是自娱自乐,无欲不争。也有的人相互抱团吹捧,有的人自视甚高,喜欢指点评价别人作品,再遇上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者,自然会起争端。

三、学习是一个过程
其实学习作诗的时候,一开始自己的作品好不好并不重要,不要怕别人说自己写的诗很烂。
旧体诗的学习,因为规矩比较多, 未免会有入门升级的过程。现代人学诗,一般不是学校课堂上学来的,目前可能只有文学专业理论,才会接触到诗词创作的专业知识。所以,是否抱有一颗开放的心态,来学习和改进比较重要。
四、读书万卷,下笔有神。
我一直以为,无论水平如何,多读多写是提高的捷径,如果发到网络上,别人的建议有则改之无则听之。还要注意的是,网上的相当一部分建议也是外行乱指挥,特别是对一些网络喷子的行为不必太在意,自己要多学习才能提高分辨能力。
诗词创作, 新诗与旧诗难易各有不同。无论哪一种诗写好都不易。想学习做旧诗,就要尽量学习旧诗的规则,不要搞出一些四不像的旧体诗。也一样要遵循这一类诗的规则,否则被人诟病也不冤枉。
五、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对于阅读来说,还是那样,不喜欢的作品和诗人,就不必费心思阅读和研究。有时间还不如自己多读几本书,别人的诗写得烂不烂,跟自己有什么关系呢?用李煜爸爸的话说:
吹皱一池春水,关卿何事?
总之,你喜爱上了这一行,那你自娱自乐就是了。但也应有个前提,在不影响攻击他人,反社会、反人类,或违背人们伦理、道德品质方面。
当然,也不能一味地胡说八道,信口雌黄,瞎扯淡、乱拼凑而形成所谓的诗歌。
那就不是写诗,是在玷污诗,同时那也是在亵渎自己。
2019.9.6晚草
注:
拙作,仅供文友们参考。
有部分语句引自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