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钩沉)蔡一鸣的诗路历程(十六)
浙赣战役爆发以后,蔡一鸣率部转战宣平县一带。据蔡一鸣长女孝俦回忆:当时蔡一鸣的两个妻舅,先后跟随他也辗转到宣平和武义。“我母亲在世时,经常提起我的两位舅舅(章锦泰、章清泰)在抗战时一直在我父母身边。大舅章锦泰成了父亲的得力助手,担任县政府事务员,掌管县政府的财务。在疏散撤离途中,总是他把县政府的大印、重要文件、金钱和账簿等背在肩上走在父亲的前面,还帮助我父亲联系我党的金肖支队,亲自把一把勃朗宁手枪交给金肖支队。”而蔡一鸣的第二个妻舅章恕(原名章清泰),其经历要艰难的多。章恕,1940年至1943年在杭州树范中学读书,时学校迁永康县。1942年诸暨沦陷,避难找寻姐夫蔡一鸣,一路打听姐夫的去向,一路沿着金华到武义的日军修的铁路,到过宣平县的陈弄,王家垅,后汤,武义的苦竹,岭下汤,乌门,沿溪,最后找到姐夫一家住的周弄村。蔡一鸣二女蔡军回忆说:“那天(注:指今年的7月18日)在武义新宅镇周弄村父母的故居前,当着大家的面,我说这就是我小舅(章恕)多次重复叙述过的一条小路。当年他一路颠簸,好像沿着铁路走了一段长长的路,天雨路滑,踉踉跄跄投奔姐姐。走到武义一个小山村(注:指周弄村),终于看到了姐姐在一土屋门口望眼欲穿地瞭望。姐弟相见时的兴奋自不言说,然后朝着这条斜坡土路跨进了姐姐的家门。后来又提着土篮子和姐姐冒雨踩着泥泞,到附近的地里挖土豆充饥。这个情景多次出现在妈妈、小舅舅的谈论中,印象十分深刻。”后来章恕就在县政府田粮管理处任雇员,做抄写工作。后到宣平县洪潭村的浙江省省立临中(现台州中学)读书,以后改读浙江医学院(即后来的浙江医科大学),成了有名的骨科医生。
蔡一鸣刚从金华撤出,他在回忆录中写道:“1942年的夏天,日寇流窜浙东,金华武义相继沦陷,我于兵荒马乱之中,接任了武义县长职务。当时的环境是前面有敌寇,后面有游击部队,三五成群的散兵游勇,到处骚挠,正是一夕数惊,整个社会秩序已经是无政府状态。就在这个时候,有宣平人戴元兴带了七八个穿便衣的人,携有三四支旧枪,没有通行证件,通过我们的防地。我们的部队来请示我,我就叫先把他们留下来。于是把他们押到大殿口自卫大队部。经过查问,仅有四区保安总队吕师扬给他的委任状一件。自卫大队长王良钦问明情况后,以电话请示我处理办法,我正在开会,我就说:‘要问清楚,若是到吕师扬那边去的,可以给他们去。’王大队长在电话里又说最好请县长亲自问他们一下,我说:‘那么只有晚上我才有空。’到了晚上我正当吃饭之后,王良钦很急促地到了我的房间里来,他看没有其他人在,就说:‘县长我闯祸了。’我忙问为什么事?他说戴元兴被我误伤斃命了,我急问怎么一回事,他说:‘我押他一同到县府里来,不料离大殿口没有多远,天色已经蒙蒙的黑下来,戴元兴乘我不注意就往山上急跑,我叫他停住,他不听,于是我开了一枪,他就倒下斃命了。’我听了以后呆了半晌,王良钦又说:‘这事要请县长把我挑一挑。’意思是要我把他负点责任。我即问他,地方里老百姓都知道吗?他说一个都不知道,我又问,开枪时老百姓有听见吗?他说也没有,那个地点已经离开村庄,枪声不要紧,我们常有开枪的。我考虑一下之后说,你去收拾了吧,其余几个明天放他们走。
我当时答应王良钦是时势所逼,因为自卫大队就操在他手上,在沦陷区里人心变化莫测,万一王良钦带了部队叛变怎么办?过去有过经验教训,我在当时不久之前,已经叛变过一个中队。戴元兴我从乌门撤退时,曾经过他宣平那个地方见过面,因他穿白衬衫黄军裤不像一个农民,因而引起我的注意。我问过当地人,他们说:是叫戴元兴,在军队做过事的,现在住在姘妇家里过日子,我那天就住在那个村庄一个老百姓的家里。戴元兴还打探敌人的情报来告诉我。另外一次在四区专员李楚狂那里碰见过,李楚狂也正在扩充武装部队,戴元兴要求派工作,或给他一个番号,都未成功。以后才与吕师扬联系上,委他一个中队长,这次就由宣平经我们防地耍到永康吕师扬那边去的。事后我与吕师扬见面时曾向他解释误会,吕师扬倒说,戴元兴死应由其自己负责,我是叫他把队伍搞好后,究竟有多少人,来通知我,再办齐一切手续派人把他们接过来,那什么误会都不会发生了。”
这就是蔡一鸣在诗《乌门纪事》中说的:“频惊风鹤际,捧檄到乌门。吏已东西散,兵惟老弱存。”十分准确地描述了当时他到任的乱象。还有《山中夜宿遇雨》一诗,都是描写了当时社会政乱,人心涣散,政无法纪的现象。
2019.9.7.夜

古梁,原名邬浩良,江苏无锡人,生于1947年。1954年随父母全家迁入武义县,武义成了第二故乡。一生经历坎坷,当过学生、农民、工人、也从过政。从学生时代起,就爱好写作,喜读书,阅读广泛。1994年版《武义萤石志〉为编辑; 2010年版《武义县志( 1985~2005)》为副编审;2015年版的《武义财政税务志》为编审;2017年版《武义交通志》为顾问; 2011年至2016年与人合作,创作了(寻访武义古村落》三册,近100多万字;2014年出版专集《武义历史钩沉》; 201 6年出版诗文集《你好,我的蓝天白云》;2018年,出版《古梁诗文集》。民间历史学者,现任中华明招文化学术委员会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