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餐》
作者:王侠
父亲在世的时候,他的晚餐是令当时的人注目的,有米饭、有酒、有白菜心、有猪蹄、有土豆絲。酒不是瓶装的,是街上西边小铺打来的,但大多是离菜市口菜市场不远的狮子店口的小酒铺打的,一毛二或者一毛五一两,每次打二两。这个小酒铺还有几样小菜,炸花生米、猪肝、豆腐皮、豆腐丝。往往有几个蹬三轮或拉板车的俗称"板儿爷"的人,畅着怀,掰着蒜、或拿着个苹果当下酒菜,他们一边坐着还用一只脚踩到条凳子上,胡说冒撂,评论世界,大述天下,山南海北,无奇不有。他们很多是十分豪爽,不畏一切,快人快语,口才非凡。
而我母亲,一生操劳,极少享受,更少享福,为儿女为家庭倾情尽力,她是接近晚上去世的,去世前她说想玉米面粥、大头咸菜丝,我急忙去准备好了,让她吃,但她只是吃了几小口,接着便与世长辞了。这也是我接到化工部办公厅主任刘树林的电话,飞速乘火车赶回京的,不然也见不上面了。而父亲去世,我真是沒见成面,当在中央办公厅工作的大哥给我打电报说的时候,他们已将父亲火化过了,但告诉我说:父亲病重,速归。我回到家,得知后,心里一直空落落的,至今觉得我不是父亲的儿子……
如今,我们这一辈历经沧桑,千山万水,多灾多难,也是夕阳西下了,不过,食材食物已昔日难比,晚餐十分可口丰厚,尤其是下班后回到家,四菜一汤刚刚端上桌,我于公款吃喝时就已戒掉了烟和酒,又爱好运动,並积极向上,所以,不咳嗽,背不驮,吃嘛嘛香,大口吃饭大口喝汤,最重要的是有劳而获,这样的日子于我天长地久!
(本来还要写一些,但已在工作地址了,止笔)

作者简介:
王侠,北京知青,诗人,1951.5.13出生于北京,曾在北京宣武区司家坑小学、校场口中学就读。在解放军报、中国医药报、工人日报、中国旅游报、陕西日报、上海医药、国家政策法规、西北民兵、国家医药企业、化工医药信息、华商报等80余家省部级以上媒体上发表过大量文章。曾被央视特邀赴海南三亚拍片並旅游(两集,播出)。曾在全国重要知青网论坛发表过大量剧本、诗歌、散文、杂文、通讯、歌词等。曾任陕西中洲知青帮助基金会理事,长安杂志社常务主编,西玛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主管等。